榆枝受不了這樣的哄堵,趕緊撤出人群,交給夏小月處理。
夏小月倒是應對自如,賣衣服的時候,那些大娘大媽們也都是這麼哄堵的,她習慣了,還練就了眼疾手快,耳聽八方的本事。
拿著紙筆一一記錄,從下課忙碌到上課,上課了又等下課,再等放學。
一直有人找她登記,絡繹不絕,大家還挺守次序,排著隊,挨個來,也不爭吵鬨鬧。
這樣的情況竟是一直持續了三天,才冷卻下來,足足上百單的生意。
虧得大家都理解,不著急要,要不然還真不敢接。
不過,即便大家不催,榆枝也不能把時間線拉得太長,短時間內也沒那麼多設計靈感,所以出了兩種定製方案。
一種是專屬定製,單獨為客人設計,從款式,選材選料,顏色和各種細節上,全方位的獨屬定製。這個花費高,時間久。
另一種是從已有的款式裡,讓客人選自己喜歡的,選好之後,可以根據他們自身尺碼訂做,可以自主選顏色和布料。
這種方式,省去了榆枝定製款式的時間和要花費的精力,相對便宜一些,時間也會短一些。
兩種方案其實就是差距在款式的獨屬性上,其他沒什麼差別。
大多人都願意選第二種,從各自情況,價錢,時間上看,第二種比較符合大多數的需求。
追星的人並沒有失去理智,他們會因為喜愛而付出一些物質和精神上的東西,卻不會盲目不計代價的付出。
單論買衣服這事,他們想跟隨偶像腳步沒錯,看重榆枝的衣服質量款式口碑也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是他們剛好需要一件新衣服,或是他們買件新衣服不會傷筋動骨。
所以多重緣由下,沒有非要獨一無二的理由時,找榆枝做衣服,選擇第二種方案,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別人,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
第二種方案對榆枝來說,更輕鬆,掙的也不會少,她是更樂意有人選第二種的。
當然,對夏小月來說,也沒什麼損失,她靠量吃飯。
三天之後雖然人少了,但陸陸續續仍舊有人找她們做衣服,學校裡的市場,算是徹底開啟了。
榆枝也體驗了一把明星效應,這一波大賺,決定給敖書宏的衣服打個折,感謝他。
當然,這是後話。
夏小月忙著接訂單,榆枝放學後自己出的學校。
看到等在門口的老太太,忙笑著過去挽上她的手,說起今天的趣事。
王新鳳第一次聽說明星這種生物,很是驚奇。
“明星和咱們一樣嗎?他們都是真人吧?平時都乾點啥?吃飯不?電影是啥玩意?跟以前唱大戲的是不是一樣的?”
老太太五十多歲,從小就生活在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嫁給桑老爹後,又經歷各種動亂,奔走。
後來定居古柏大隊,古柏大隊也是個落後貧窮的小山村,從來沒有人下鄉放過電影,她更沒有去縣城,去市裡看過電影。
周圍的人同樣沒有人看過,也不知道這東西,自然也沒人跟她說起這些事。
來了帝都後,大家忙著掙錢,忙著收拾壞人,很少有娛樂活動。
電影這些事,仍舊沒人提起過。
所以,老太太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東西存在,好奇是難免的。
當然,戲子,唱大戲什麼的她知道,不過,老太太並沒親眼見到過唱戲的場景,概念同樣很模糊。
榆枝突然有些愧疚,說好帶老太太來享福,結果,除了勞累,什麼也沒給她。
“媽,籤協議就在拍攝現場,到時候我們都去看看,我也沒看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