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製聊天群共有75名群友,其中52名群友顯示線上。
大群裡面又有小群,大概類似qq群的臨時會話功能。為了避免主群過快的資訊流影響實際交流,大家又圍繞不同的話題成立了專門的臨時會話小群。大群很熱鬧,小群也很熱鬧,都在談論今日12時爆發的nsa工具包事件,有的側重宏觀影響,有的側重具體技術,有的線上合作針對性解析某駭客工具。
閱讀聊天內容,這款特製聊天群的群友都是白帽子駭客。
與黑帽子拼命藏匿行蹤相比,白帽子相對不太重視隱私,許多白帽子駭客都坦然使用真名與外界交流。而且,往往技術水平越高,白帽子駭客越習慣正大光明行事,因為他們早就成為眾所周知的有名有姓的行業精英;因為他們自謂不作惡,不怕法律制裁和輿論壓力。
白帽子駭客群的75名群友,彼此技術參差不齊,高的非常高,低的非常低。
但是,技術水平再低,75名群友也都脫離了指令碼小子惡名。
所謂的指令碼小子,是指一些剛入門者,他們不具備工具研發能力,只能利用既有的指令碼或工具進行工具。譬如說,某人的計算機知識不足於獨自研發駭客工具,下載了魏東生公佈的72款駭客工具之後卻能讀懂、明白具體如何操作,而後憑之入侵或掃描到漏洞,他便是入門級的指令碼小子。
遊進粱白帽子駭客群裡,技術最差的群友,也有一定的程式碼審計能力和一定的安全理念,而非懵懵懂懂使用別人的工具。該檔次的群友,絕大多數都是真正白帽子駭客的形形色色“徒弟”,被師父拉進群長見識。
最主流的群友,都是師父級別。他們能夠獨自開發工具和深入挖掘漏洞機制,甚至提出新穎的安全理念。遇到nsa流出駭客工具事件,他們也能在較短時間內嘗試提出完整的安全解決方案。其中七八名白帽子駭客,甚至和遊進粱一樣,都是網際網路安全大會的常客。
遊進粱的白帽子駭客群,質量說高肯定不算太高,有的是人比他們強;說低卻也絕對不算低,類似質量的白帽子駭客交流群,全國也難找出五十個。
話說,網際網路產業革命,如今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技術革命早期發展階段都非常粗糙,1%天才的靈光一閃,遠勝99%大眾的按部就班努力。網際網路產業也遵循這樣的發展規律,非常的原始,非常的粗糙。譬如十年之前,個別程式設計師的靈光一閃,就能單刀匹馬拿出優秀產品;隨著技術革命的完善,優秀的個人作品才越來越少,網際網路思維轉變成小團隊合作,即有了好想法,三五人或者十餘人就能組建創業團隊,幸運的話當時就能拿出震撼世界的創新。這樣的創業效率,是非高新技術行業極難見到的。
網際網路產業革命,剛剛由個人時代過渡到小團隊時代。
相比於火箭衛星核武器等大工程,網際網路產業顯然更依賴個人天賦。
包括網路安全。
春秋安全管家秉持這樣的理念,刻意組織網際網路安全大會、取材女媧補天神話傳說籌建女媧漏洞平臺,泛聯盟式鯨吞遊進粱等討厭規章制度的散漫性格的自由工作者的才智。
魏東生囧然發現,遊進粱的白帽子駭客群竟有春秋安全管家的觸角。遊進粱白帽子駭客群裡,此刻便駐有自稱私人行為其實是官方行為的春秋安全管家安全團隊員工。這些春秋安全管家的員工為了避免不必要矛盾,通常不參與群內非技術性討論,工作內容都是竭盡所能引導民間白帽子駭客為春秋集團所用,必要時還會向某些目前無工作卻想穩定下來的白帽子駭客提高工作崗位。
如此,魏東生此前為遊進粱做點什麼的想法,已經沒有必要。
魏東生索性啟用春秋安全管家的許可權,自我取名為itm,以一名新職工身份潛水在白帽子駭客群。
魏東生沒有在群裡發言,也沒有私聊聯絡遊進粱,暫時默默退出白帽子駭客群。
1月14日、1月15日,網際網路安全圈都在討論nsa洩露駭客工具。無論民間黑帽子駭客、白帽子駭客,還是國際企業的官方團隊,相繼證實了72款駭客工具的有效性。類如俄羅斯的卡巴斯基等安全公司,還嘗試解讀這些駭客工具與美國國家安全域性之間的聯絡。簡而言之,大家已經確認72款駭客工具是真正的駭客工具,但是它的舊主人是否是美國國家安全域性,暫時無法百分之百肯定。
不過,除了部分站在美國立場辯解的公共知識分子,大眾輿論都寧可信其有態度認定72款駭客工具就是美國國家安全域性的手筆,一邊抨擊這種行為,一邊呼籲國家做出反應。
然而,安全圈的事兒畢竟影響有限。
1月15日的日全食天文現象和1月17日的美國第67屆金球獎頒獎典禮,輕鬆轉移了網友們的焦點。說到底,網友們只好奇被電影電視劇神化的駭客攻防戰,而對現實中的枯燥程式碼世界缺乏興趣,懶得弄清楚網路協議攻擊和收集特定流量之間的區別。
魏東生卻不允許此事就此淡化。
2010年1月19日,魏東生鑑於網路輿論漸漸放棄nsa駭客工具包新聞,果斷以復仇者組織avengersgroup名義丟擲新事件,宣佈以10000比特幣底價拍賣更強大的36款駭客工具。
2010年1月25日,復仇者組織宣佈失敗,免費公佈36款駭客工具,安全圈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