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8 篡改的歷史

非洲國家的存在感非常薄弱。

譬如1998年至2003年的第二次剛果戰爭,前後涉及九個國家和二十支武裝力量,號曰非洲世界大戰。可是,絕大多數華國百姓對此都沒有印象,要麼不知道非洲竟有這麼一場戰爭,要麼不清楚這場戰爭造成的深遠影響。

納尼亞在華國的存在感比剛果還低,納尼亞內戰也因之不被華國百姓熟悉。直至茉莉花革命爆發,非洲列國戰亂成了電視臺新聞寵兒,納尼亞內戰才漸漸有了更多關注。最少大家再談論茉莉花革命時,總會偶爾提及同步進行的納尼亞內戰,把變亂範圍從區域性上升到非洲全域性。

再說華國態度。

內閣非常忌諱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共和國聯盟黨,國際上拼命否定共和國聯盟黨與華國政府存在聯絡,盡己可能爭取南部非洲各國的諒解;國內則管制新聞,儘量淡化影響,新聞報道時刻意忽略共和國聯盟黨高層的民族屬性。可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國家有足夠的能力約束媒體,卻對自帶乾糧的小道訊息傳播者鞭長莫及。透過在非華人的第一手資料,透過歐美媒體的二手訊息,華國網民一夜之間驚訝獲知所謂的納尼亞內戰竟是一群華國人在非洲鬧革命。

因為同文同種,納尼亞內戰頓時成為華國網民最關心的熱點新聞。

又因為新聞管制,各種小道訊息滿天飛,網民們紛紛自以為是理解納尼亞內戰。

最初,網民樂觀高估內閣的開拓野心,自豪華國果然是美國最大的粉絲,竟學會了在納尼亞悄悄進行代理人戰爭。內閣高層卻唯恐因為網民的自以為是背上有口難言的黑鍋,連忙啟動宣傳機器從方方面面否定共和國聯盟黨與華國存在聯絡。

2011年2月,穆貴和、孔苑月在盤陽市搞事同時,網路輿論開始有步驟的詆譭共和國聯盟黨的形象。譬如一些人把2010年7月的納尼亞內戰和2009年8月的果敢軍事衝突聯絡起來,“國家之間只有利益”的理性思維解釋華裔的利益並不能等同華國百姓利益,告誡國民絕對不能因為華裔背景而一廂情願認為共和國聯盟黨天然屬於華國陣營。

繼而輿論再科普華國政府和納尼亞政府近些年的合作,說華國軍售納尼亞十二架架殲7和兩架殲教7,說華國正在和納尼亞商談租借軍事基地,兩國關係一直向前穩定發展。既然納尼亞政府軍代表華國利益,掀起的納尼亞內戰共和國聯盟黨肯定是影響華國佈局南部非洲的仇敵,極大機率是歐美列強教訓納尼亞不許再與華國親善的棋子。

2011年3月,茉莉花革命越演愈烈。

法國承認利比亞反對派,聯合國安理會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美國對卡扎菲提出停火、撤退、下臺等三要求,利比亞戰爭突然間全面爆發。利比亞內戰如火如荼同時,敘利亞等地方危機也蓄勢待發,大國們圍繞利益展開激烈的博弈。

茉莉花革命引起國際政治氣候大變化,原本沒有存在感的納比亞內戰也因之闖入大國博弈視野,華國高層態度漸漸發生變化。自3月底以來,華國外交部發言不再為了撇清關係而批評共和國聯盟黨,態度變成更加曖昧的中立辭令:“我國尊重納尼亞人民的選擇,希望雙方透過政治協商途徑解決衝突。”

儘管內閣高層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可民間輿論仍停留在民族共同體和國家利益層次的衝突。

因為個人很難超越時代侷限,高永奇也帶著偏見眼鏡小覷納尼亞內戰和共和國聯盟黨。在高永奇理解中,共和國聯盟黨目前類似果敢,未來僥倖成功也不過是新加坡。華國人是華國人,華裔是華裔,他國的華裔畢竟是他國的華裔,即使他們流著一樣的血,也無法保證共和國聯盟黨願意與華國國民一起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不過總體來說,高永奇漠視納尼亞內戰。

自己的麻煩還沒有解決,高永奇哪有閒心情關心萬里之外納尼亞內戰啊。

可高永奇萬萬沒有想到,記憶中的iteam竟然是一名共和國聯盟黨黨員。

就這樣,萬里之外的納尼亞內戰突然間來到眼前。

這也太荒唐了。

高永奇驚愕許久,仍不敢相信魏東生的答案:“你在開玩笑吧?”

魏東生:“沒有開玩笑。”

高永奇:“你真是納尼亞反對派共和國聯盟黨?”

魏東生:“很久之前,我就為納尼亞共和國聯盟黨服務。”

高永奇質疑說:“你2003年離去時,說要洗盡黑色產業烙印,走到陽光下。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