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3一群亂民

第323一群亂民

“法律尚不能解決問題,私了豈能解決問題?”

“基層部門或者袒護乞丐教徒,爸深陷絕望困境,飯店倒閉了不說,爸破產後鬱鬱寡歡,不久就病死了。”

“S痛恨乞丐為首的特權宗教團夥,更痛恨當地不作為的政府。可是,他能做些什麼呢?打官司,他打不贏;網上發帖,不僅第一時間強制刪除,成為當地基層官僚眼中的不穩定因素,網友還嘲諷他小題大做,是美國蓄意激化華國社會矛盾的棋子;想匹夫一怒,又雙拳難敵四手,純屬送菜。”

“就在他鬱悶絕望無助之刻,聯盟黨出現了。”

“聯盟黨沒有幫他解決個人恩怨,而是向他描繪一幕美好的未來。驗證聯盟黨是一家真正意義推崇宗教平等並旗幟鮮明反對綏靖宗教政策的國際組織,S很快就成為了聯盟黨的鐵桿粉絲。而後,S成為聯盟黨一員並親自參與聯盟黨的建設,立誓願意為聯盟黨的事業獻出生命。哪怕被南非的空軍炸死,S也笑著和我說:這幾年沒有白活。”

吳敬忠緩了緩,總結說:“答案就是這樣簡單。不是聯盟黨善於蠱惑人心,血灑南非,不是為了杜慶江而戰,也不是為了烏有共和國聯盟而戰,更不是為了聯盟黨而戰,爸已經屈辱死去,S不希望他的後代也一個又一個地屈辱死去。”

尤隊長插話一句:“S太極端了。”

吳敬忠回望尤隊長:“是有一點兒極端。”

尤隊長努力做吳敬忠的思想工作:“華國最少有三五千萬教徒吧,出來鬧事的有多少人?吳敬忠同志,你不能像S那樣以點概面搞極端化,要知道,絕大多數教徒都是溫和善良的。小學到大學,我都有教徒同學,他們到現在都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對教徒非常瞭解,他們其實並沒有你想象的那樣極端,常常在宿舍裡和我們一起吃肉喝酒,出了校門才顧忌大環境裝成一幅虔誠模樣。”

“S爸的不幸,不是宗教出了問題,而是一群黑勢力假借宗教旗號為害。即使沒有了宗教旗幟,他們也會豎起其它旗幟禍害地方。就像十年混亂期間,多少黑勢力藉著保衛主席的名頭到處亂砸亂搶,他們做的孽更多;又有多少黑軍頭專橫跋扈,蔑視教徒的風俗習慣逼迫他們養這養那,教徒當時的委屈豈不甚於S爸?”

“錯的是人心,而非宗教。宗教是教人向善的,每個教徒都是純粹的,他們既真誠又寬容,萬事都有底線。哪像我們這些號稱無神論的漢人,心中沒有神明約束,行為就肆無忌憚,做事沒有半點兒底線。說句心裡話,我本人更願意與那些有信仰的、純粹的宗教徒一起共事,他們真的比你想象的更可愛。”

“S爸遇到的是一群假教徒,實際生活中,真教徒不屑與他們為伍,我們絕不能因此以偏概全否定整個宗教。就像敘利亞最近鬧出來的ISIL,令多少真教徒受到無妄之災啊。然而,西方媒體對他們的殘暴宣傳是真的嗎?恐怕未必。西方媒體汙衊我們華國多少年了,怎麼能輕信他們的信口雌黃。西方媒體的報道應該反過來聽,他們宣傳ISIL多殘暴,恰恰證明了ISIL對他們殖民統治的威脅有多大。再後退一步說,即使那些宣傳是真的,也肯定都是一小撮假教徒所為,他們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刻意汙衊宗教。”

吳敬忠戛然停止回憶。

吳敬忠沒有和尤隊長爭辯是非,潛伏聯盟黨得來的經驗告訴他,有時候言語爭執是毫無意義的。

吳敬忠果斷開闢新話題:“你家哪裡的?”

尤隊長愣愣回答一句:“西安。”

吳敬忠哦了一聲。

尤隊長繼續勸吳敬忠:“S的控訴多半帶有主觀色彩,我是和教徒一起長大的,我相信宗教的善良。宗教是教人為善的,有信仰的人百分之百比沒有信仰的人更善良,你千萬不要因為S的主觀控訴而詆譭一家追求真善美的宗教。”

吳敬忠呵呵笑了笑。

長嘆一口氣,吳敬忠自嘲說:“你說的對,是他們極端了。然而,敢去納尼亞革命的志願者,無論緣由是否因為宗教問題,大抵都是S這樣的極端主義者。就像你說的,不是政策出了問題,是他們本身有問題,他們總是以偏概全否定我們正確的政策,是需要鎮壓的不穩定因素。”

尤隊長覺察到吳敬忠的逆反,皺起眉頭糾正:“吳敬忠同志,如果你對組織有意見,可以透過正常渠道提出,不能帶著情緒工作。”

吳敬忠反駁一聲:“不是我有情緒,而是我突然意識到聯盟黨本來就是一群反賊亂民。聯盟黨去年出版的黨內雜誌,刊載引用一段杜慶江與華國負責人的世紀對話。杜慶江說聯盟黨黨員都是一群不懂感恩的亂民,有妄議國家政策的狂徒,也有常年上訪的精神病患者,更有處心積慮準備報復貪官汙吏的潛在罪犯,放在國內全都是影響社會治安的不穩定因素。如果華國把南部非洲視作殖民地,將一些難以處置的亂民發配到納尼亞,既能有效緩解社會內部壓力,那些亂民失去祖國天然庇護之後直接感受世界的殘酷,也將變得像澳大利亞白人罪犯那樣更愛國。”

吳敬忠敘述的是事實。

萬里之外的烏有共和國聯盟境內,絕大多數原華國國籍的志願者都曾是一群不穩定因素。

絕非華國業已黑暗殘酷到絕望地步,每位國民都活在死亡邊緣,而是全球監聽體系專門挑選那些被侮辱的和被傷害的不幸者。華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全球監聽體系從十三億裡刻意挑出兩三萬名不幸者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當吳敬忠身邊都是一群遭遇不幸的戰友,即使理智明白這些只是小機率事件,也難免滋生對官僚的不信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