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長生不老與王朝週期律
當然,這些不得罪東家的想法都止於表面。
內心深處,大家其實相當討厭魏東生。
魏東生查賬,究竟想查什麼,大家都不清楚。魏東生名義父親去世前,委託錢發群和另外兩名管事共掌小魏家商行的運營。三名管事互相制約,都沒有能力在短短四年時間私吞小魏家商行,小魏家商行這才有機會傳到魏東生手中。可是,中飽私囊之事,三名管事都沒有少做。有三名管事帶頭徇私,其餘夥計也樣學樣,把本該屬於小魏家商行的利潤偷偷塞入自己的腰包。
儘管賬本有所掩蓋,可虧空畢竟是虧空。只要想查,只要用心查,魏東生早晚會發現大家的偷奸耍滑,甚至開除一部分員工殺雞儆猴。站在員工立場思考,誰願意魏東生鐵血整頓小魏家商行?
大家當面笑著歡迎魏東生查賬,背地裡則非常敵視魏東生。
甚至三名管事已經和夥計們暗中串聯,如果魏東生鐵心查賬非要殺雞儆猴,大家就一起離開小魏家商行遠走高飛。
小魏家商行是一家經營布匹的貿易型企業,主要透過商品流轉環節獲利,三名管事掌握的業務聯絡可謂是商行的核心競爭力或者說存在基礎。與第四世的三百餘畝良田等固定資產不同,小魏家商行這樣的貿易型企業很難進行估值。譬如三名管事帶走一群老夥計,小魏家商行必將瞬間失去進貨方和收貨方等商業合作伙伴,極大機率因為積壓一堆布匹而破產倒閉。
這也是魏東生整頓小魏家商行的難點所在。
莫說當代人力資源市場並不成熟,即使平移到現實世界2016年,一旦發生所有員工都拍拍屁股走人的經營危機,小魏家商行也將立刻成為負資產包袱。
凡此等等,魏東生看在眼裡,也都記在心裡。
魏東生和錢發群除了東家和管事這層合作關係,也是互相防範的競爭對手。
魏東生皮笑肉不笑客套祝賀錢發群的女婿方承泰兩句,錢發群代替方承泰謙虛回兩句哪裡哪裡,魏東生就繼續整理的小魏家商行賬本。
魏東生有自己的想法。
總結前五世歷練經驗,魏東生漸漸掌握了一些轉生規律,譬如轉世身份背景一世又一世降低,譬如每一世死亡地點就是下一世降臨地點。第五世老邁將死之際,魏東生刻意回到戰爭漩渦中心的吳國,第六世歷練果然預測的降臨在吳國境內。
魏東生主動選擇降臨在吳國,有一定目的。
回想前五世歷練,第一世是歷史穿越常見的王朝爭霸套路,若非北伐元大都期間遺憾死於痢疾,魏東生將建立一家現實世界裡前所未有的強盛帝國;第二世和第三世歷練,魏東生表面糾結分封制和大一統,其實是對臣屬和子孫不能繼承他的遺志行為感到無比失望。
子孫不肖是封建王朝老傳統了。
好似劉漢、李唐,無論它們當年有多麼輝煌,帝國都將被子孫一代又一代慢慢敗盡。
何止華國曆史啊……
遍觀全世界,何曾有萬世一系的王朝啊?
即使門檻降低到日本那種“萬世一系”,仔細研究研究相關資料,就會失望發現心都是黑的。
開創一番事業容易,想讓子孫後代守住就難了。即使分封制體系的魏夏王朝,不僅藩國存在繼承變亂,區區四行省之地的皇室也難安生。1565年,第十一任皇帝魏道丹逝世,無子,弟弟魏道奇繼位;1579年,第十二皇帝魏道奇逝世,無子,弟弟魏道雅繼位。這句冰冷無感情描述的背後,其實是第十任皇帝魏宜短的妻族,趁著魏道丹年弱漸漸把持朝政,魏道丹到魏道奇再到魏道雅,它們都是被母族遙控的傀儡皇帝。
血脈繼承不行,共和國就行了嗎?
現實世界歷史事實證明,恐怕也是不行的。華國前三十年和後四十年的轉向,蘇聯列寧到斯大林再到葉利欽的演變,法國第一共和國到第一帝國再到第五共和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需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維,怎可能遵循魏東生的意志向前演變?
以現實世界法國的經濟基礎,第一共和國之後還有拿破崙登基稱帝,生產力更差的魏夏王朝怎有能力維持共和國體制?
客觀理性審視那些穿越者建立的帝國,當穿越者離去之後,帝國必將慢慢腐朽並倒塌。再偉大的思想都擋不住時間的侵蝕,孔丘管不住明清王朝的徒子徒孫,馬克思或列寧也沒有辦法讓朝鮮主動放棄“父傳子,子傳孫”。
如果帝國終將倒塌,還有必要一遍遍耗時耗力重建嗎?
這才是魏東生的糾結。
眼見魏夏帝國在血脈子嗣手中越來越不像話,理性知曉帝國終將腐朽崩潰,魏東生懶得再重複無趣的王朝爭霸。
有沒有辦法超脫王朝週期律呢?
或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