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8 夏歐衝突(一)

第468夏歐衝突(一)

以現實世界華國為例,假如某童生特別精通科舉,他完全可以快速透過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三元及第粉碎階層枷鎖。而到了共和國的大學制度,你再精通應試教育又能如何呢?最多跳級少讀幾年書而已。即使拿到博士學位,你還得老老實實慢悠悠攀爬官場,別想短短三四年時間就能鯉魚跳龍門。

教育普遍化固然是社會進步,它卻廢棄了少數科舉天才的捷徑。

類似大學教育對科舉制度的衝擊,魏東生的國子監捷徑也徹底斷絕,別想再奢望四年時間快速更改階層屬性。仍以現實世界舉例,第九世魏東生再聰明,四年大學之後的社會屬性,也僅僅相當於“出身農民工家庭的清華本科畢業生”。清華本科畢業生對農民工家庭能有多少改善呢?短時間內最多攀升到第七階層,也即是主流中產階層。

僅此而已。

當然,即使如此,還是要讀書。

最少,高校的校友人際關係網路價值遠勝農民工的工友人際關係網路。

鏡頭回到魏東生第九世。

魯藩至今沒有推行義務教育,許多窮苦人家孩子都不願意浪費時間和金錢供養孩子讀書。受大環境影響,名義父母也懈怠第九世魏東生的教育,十二三歲就開始讓魏東生做學徒學制鞋,年齡稍長又送到紡織廠做工。

此時此刻,魏東生即是一名光榮的紡織工人,為資本家兢兢業業奉獻自己的青春。

環顧四周,或男或女,他們都在一臉麻木地重複工作。

記憶告訴魏東生,紡織廠的工作非常辛苦,趕工時常常需要一天勞作十四小時。十四小時是什麼概念呢?一日二十四小時,扣除八小時睡眠時間,僅有兩小時的吃飯喘氣時間,吃了早飯去工作,工作半日吃午飯,再工作半日吃晚飯,晚飯結束繼續在昏黃燈下連軸轉,最終躺倒床上時已經沒有力氣說話。

不加班,可以嗎?

答案是不可以。

紡織廠慣例扣押工資,狠心的資本家扣押三月,善心的資本家扣押一月。你如果不願意加班十四小時,不僅這月活兒白乾了,扣押的工資也要統統罰沒。想拿到足額工資,必須老老實實聽命幹夠工時。

可以控訴黑心資本家嗎?

答案也是否。

首先,魯藩官府根本不理會你的揭露。執政內閣之一的守舊派認為“食有勞,祿有功”:你想拿工資就必須為人家幹活,你如果不滿意薪俸待遇可以選擇不幹啊,太平洋又沒有加蓋,你不滿意就滾出紡織廠、滾出魯藩;另一家派系無為派則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以自賓”“人能自治,不待禁而止之也”:沒有君王的胡亂干預,內閣才能從容大治天下,既然內閣得益於君王無為,為何不能相信,沒有內閣的粗暴干涉,紡織廠也能從容大治呢?簡單來說,官府現在不管資本家黑心不黑心,更無意為工人提供勞動保障。

其次,資本家都有一定勢力,他們或許不如地方官僚,卻肯定強於普通工人。普通紡織工人若敢鬧事,廠主隨時都能喊來一群手持刺刀銃的保安隊,鐵拳鎮壓一切。凡此等等,留在紡織廠做工的工人,都是一群認命的老實百姓。

與辛苦勞作相反,紡織工人的待遇非常低,即使乖乖幹滿十四小時,月薪也只有1270文。除此之外,遇到市場寒冬時,紡織工廠還會時不時地歇業停工,屆時紡織工人要麼無處討要工資,要麼拎著行李尋找下家,生活簡直毫無希望可言。

不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隨著工業革命啟航,工人群體規模越來越龐大,一些領袖正在嘗試聚集力量與內閣或者說統治階層談判。當然,就工人群體究竟應該擁有多少權力,就為工人群體爭奪權益的方式,不同的領袖有不同的想法,想法差異性進而形成互相敵視的路線鬥爭。

閒話暫且不說。

留在紡織廠工作,毫無希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