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曹劉豈足懼
孫權的後續表現也差強人意。
勳功老將經常性獨走,勝敗難定,天命在孫則勝利而歸,天命在曹則狼狽而潰,混亂到無法想象。反倒是孫權這些年親自提拔培養的嫡系部將表現良好,儘管他們的軍事經驗有所欠缺,孫權卻能如臂使指貫徹落實自己的意志,稍稍發揮了一些中流砥柱作用。
千年殺戮世界的荊州爭奪戰,孫劉聯軍打的異常辛苦,時刻行走崩潰邊緣,彷彿在針尖上跳舞。
總而言之,火燒赤壁或者說火燒烏林,已經沒了存在基礎。
可惜,曹操還是敗了。
曹操沒有敗給孫劉聯軍,而是敗給了瘟疫。
孫劉聯軍儘管戰鬥力差強人意,卻能勉強擊退曹操剛剛收編的荊州水軍。雙方在長江兩岸僵持一段時間之後,曹操的主力部隊突然爆發惡性瘟疫,士氣銳減,兵將無心作戰。才與孫劉聯軍沿江對壘兩月時間,曹操就不得不鬱悶叫停南征戰略,撤回中原腹地。曹操征服荊揚兩州的戰略,一如現實世界歷史赤壁之戰那樣破產。
清晰可見的異變,唯有曹操的損失遠遠小於赤壁之戰。
火燒赤壁也好,瘟疫天災也好,勝利就是勝利。曹操退兵之後,荊州南部頓時成為劉備和孫權的獵場,這場戰爭的戰略價值並不輸於現實世界歷史的赤壁之戰。
當然,細節變動有很多。這一次大會戰,孫權表現的很差,曹操輕蔑笑說“仲謀小兒,不足為慮”,劉備也一度猶豫是否“順江而下,奪走江東”。亂世之間,兵馬強壯者才有底氣與豪傑爭雄。鑑於江東部隊戰鬥力孱弱的恥辱事實,孫權只能低頭讓利。除了江夏郡門戶,孫權把南部荊州地盤都寬容地借給劉備,寄望劉備駐軍荊州遮蔽長江中上游。
經此一役,孫權意識到孫賁等老將的毒瘤作用,狠下心來決定徹底奪回軍權。孫權憤怒情緒順江而下,勒令孫賁集結所有老舊兵將攻向淮南,試圖透過這場戰爭完成兵權集中。就這樣,荊州戰役剛剛結束,孫權又統領數萬戰兵,浩浩蕩蕩殺向九江郡。孫權率領主力部隊徑自圍困合肥,試圖敲掉這揚州刺史部治所;孫賁和張昭越過合肥進攻當塗等縣,寄望把前線推到淮河。
廬江太守周瑜名義臣屬孫權,也得配合孫權的淮南大戰略。
但是,素來養寇自重的周瑜也有他的應對之策,迅速派遣魯肅拜訪魏東生達成共識。魏東生同樣不願意為曹操盡忠,命令陸康予以配合,先撤出六安縣泰半軍民保證未來數月的軍糧供應,而後縱容周瑜不費一刀一劍長驅直入到六安城下。
孫權包圍揚州刺史治所合肥,周瑜包圍北部廬江郡治所六安,也算給了孫權交代。
而事實上,魏東生和周瑜都默契遵守南北廬江和平條約,所謂六安包圍戰全都是演戲給孫權看。
三月時間過去,孫權依然尷尬地沒有攻克合肥。
這是前揚州刺史劉馥的功勞。劉馥沒有九州大志,也沒能鐵腕整合九江郡和廬江郡,更無法順利討滅孫權,乍一看他的能力似乎非常平庸。可作為一州刺史,劉馥卻非常合格,他清醒明白淮南兩郡的戰略地位。八年時間裡,劉馥在合肥修築高牆箭塔,並提前積蓄了大量後勤物資,目的就是為了在孫權南侵之時令合肥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顯而易見,劉馥成功了。
繼荊州戰役一塌糊塗之後,孫權又在淮南勞師無功。
不過,江東精銳雲集合肥,還是很有威懾力的。魏東生和周瑜演戲的六安包圍戰,嚇得當地百姓紛紛棄家逃亡到西邊的大別山山麓,奉命守戍六安的部隊也日夜提心吊膽,唯恐周瑜以假亂真突兀發起攻勢。
209年4月底,魏東生親自率隊支援六安,補充後勤物資,輪替守戍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