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廷對付這樣的情況,內閣必須有足夠的能力與權力去應對。
元老政治是有弊端的。
甚至會演變成一場比誰活得長的遊戲。
這並不好玩。
何夕說道:「那陸侯的意思?」
陸仲亨低聲說道:「何大人,有沒有想過出外做封臣啊?」
何夕說道:「想過,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何夕自然也想過,將勳貴們全部封出去,留下一個乾乾淨淨的大明,任他發揮。但是很快何夕就放棄了。
放棄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很多勳貴不想離開大明。在他們看來大明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只有傻子才去其他蠻荒之地。
第二,就是大明如何維繫海外領地的?
外姓封臣是很敏感的。
宗室封臣,還用宗法制度來維繫大明與他們之間的聯絡。而外姓封臣如何維繫?不要忘記了,何夕制度之中,皇帝的權力是弱勢的。即便朱雄英而今有一代明君的風範。
但是
朱雄英僅僅是一個人。他最多當一任皇帝,但是接下來的皇帝,是決計做不到朱雄英這樣的。
宗室封臣不能允許大明不姓朱。這是皇位的保障之一,不管誰當首輔,也只能承認,否則就要兵禍連線。而皇帝也可以放開對大臣的猜忌。當然了,彼此之間的權利爭鬥是永恆不變的話題,但是大家最少有了底線。..
能夠合作。
而如果外面的封臣之中,有相當數量外姓封臣,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很有可能某權臣就能與這些外姓封臣聯合起來。將大明改姓,如果這樣一來,大明將面對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
估計到時候,整個亞洲都是戰場。
工業化之後,大規模戰事是很殘酷的。
第三,也就是外姓封臣在大明也不是那麼容易透過的。朱氏宗親也是會反對的。比如燕王。燕王就大會願意讓外姓勳貴有封地。
陸仲亨說道:「姜太公有功於周,封於齊。而大人有功於天下,外出就封,必就美地。而大人在內,恐怕難以得安,如果在外,卻是穩如磐石。」
「這不僅僅對大人您是一個好辦法,對下面很多人也是一個好辦法啊。」
何夕心中一動,似乎看出了陸仲亨一些想法。
何夕在外就藩,在自己的封地上可以為所欲為,不受任何人限制,這似乎是一個好辦法。與朱雄英分開的,分得遠遠的,雙方也能避免矛盾,這大概也是所謂的王不見王的道理。
但是陸仲亨忽然提起其他人,是什麼意思?
何夕知道陸仲亨的想法,何夕就外封地了。那麼這封地不可能只有何夕一個人的。自然要開一個口子,比如給陸家開一個口子。
但是河西卻想要知道,這個其他人,單單是指陸家嗎?還有沒有其他人的參與?如果有的話,他們到底是誰?
其實,何夕隱隱約約已經有了預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