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各方面的要求,古人太過不方便了。
其次,就是何夕先從白話文下手,在文化上與之前形成割裂。可以說這樣說,白話文一出,就可以蓋棺論定,在何夕之前,就是古代,在何夕之後,最少近現代了。
更是何夕決心,將天下輿論從士大夫手中,拉到市民手中的態度。
雖然說,何夕早就辦了報紙,但是不夠。
因為元末戰亂,整個中國識字的人都不是太多的。報紙更多是在官員與士大夫手中流通,甚至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但是他們所影響的輿情,還僅僅是士大夫上層。與下層百姓,根本沒有什麼關係。
不過,何夕也注意到。隨著北京工業的發展,其實出現了底層的技術人員,他們識字不多,但是好歹識字,因為不識字的話,很多工作都是難以進行的。
在工業發展之中也賺到了紅利,有能力讓子女讀書。
但是這些人與古文天然沒有關係。
如果輿論戰,如果在古文的領域,那麼何夕想勝利不是不能,只是很難。畢竟,有時候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比殺了他還難。
所以何夕要確定白話文作為官方正統。
如此一來,情況就不一樣了。
這一件事情,何夕遲早要做。只是今日拿出來,與孔希路做一個交換而已。畢竟,孔希路與背後江南士大夫們,是代表這個時代的文化審美。
如果由他們出面的話,風波會小一點,捱罵的人會多一點。
對,何夕很清楚。他做這一件事情,一定會有很大的風波的。其實白話文何夕已經小規模推行了。很多人不在意,畢竟,在他們看來,這是難登大雅之堂的。
就好像日語與韓語一樣,在古代,這些所謂語言,不過是為了學習中文弄出來的。在朝鮮與日本,只有地位低下的人,才會去學習的。
而白話文也是一樣。
讓白話文代替古文,成為正統。這簡直讓很多老頑固決計不能接受。定然會有一場風波。
當然了,這些人不過是在學術上有一些影響力。在政治上,阻擋不了何夕做任何事情。但是何夕依然覺得,讓這些人出面,代替自己承擔罵名更好。最少,也讓江南士大夫在這一件事情行支援自己。
也算是投名狀。
只是這個投名狀不好交啊?
這個要求,讓孔希路都驚呆了。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在他看來,聖人微言大義,豈是那些所謂的白話文能夠媲美的。就他個人而言,這一件事情,萬萬不能做的。
但是這話,在他嘴邊卻說出來了。
原因很簡單。
孔希路可不是一個人,他代表的也不是他自己。他這裡快意開口,背後就是南孔一脈被他更葬送了。
更讓孔希路感動不安的事情是,他覺得他背後那些人或許真的會同意啊?
是的,他一開始想的是絕對不行。但是如果能保證自己家族的地位與傳承的話,或許不是不可以。
他自己都這樣了。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真正硬骨頭,對儒學有至死不渝的堅持的人,都已經死了。
孔希路說道:「此事,關係重大,我必須回去與人商議。才能給大人您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