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槍聲停下的一霎那,舒爾卡騰的一下從藏身處跳了出來往坦克的方向跑。
“噠噠噠……”子彈幾乎是一路追著舒爾卡的腳步前進。
舒爾卡原本並沒有打算這麼做,他最初的想法是儘量靠近坦克然後將燃燒瓶丟擲去,就像加夫裡洛夫少校喊的那樣。
但就在剛才,在找到火柴的那一刻,舒爾卡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舒爾卡對形勢做了下簡單的分析:燃燒瓶不是說隨便甩在坦克哪裡都能將其燒燬的,它必須投在坦克發動機或是排氣管附近,這樣才能使發動機溫度過高並將其引燃。
而自己在坦克側面,從舒爾卡所在的位置看,必須將燃燒瓶投擲出一個完美的弧線,使其越過坦克炮塔再準確的落在後部裝甲上……顯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雖然舒爾卡在現代時投球很準。
另一方面,舒爾卡手裡只有一個燃燒瓶,這也就意味著他只有一個機會。
如果做不到,等待舒爾卡的就只有死。
原因很簡單是,燃燒彈之後德軍士兵和坦克毫無疑問的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舒爾卡這個方向。
如果沒能將坦克炸燬的話,舒爾卡倖存下來的機率很小很小。
另一個選擇,就是舒爾卡克服對坦克的恐懼直接奔向它,近距離將燃燒瓶投擲到坦克後裝甲上。
這麼做首先是炸燬坦克的機率大增。
其次是德“三號”坦克側面沒有機槍位……其三挺機槍分別在主炮兩側及車前副駕駛位,另一方面則是坦克反應速度慢,就算發現舒爾卡朝它跑來也無法迅速旋轉炮坦應對。
也就是說,短時間內坦克這殺人機器對舒爾卡來說就是一個鐵坨。
再次,就是坦克車身傾斜了一個角度擋住其後德軍士兵的部份視線,只要舒爾卡速度足夠快,完全有可能在投擲完燃燒彈後再利用坦克車身的掩護從德軍士兵的槍口下逃生。
於是舒爾卡選擇了後者。
事實證明舒爾卡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蘇、德兩軍士兵吃驚的眼神下,舒爾卡就有如變戲法般在槍林彈雨中一路狂奔至坦克旁,然後幾乎是貼著坦克將燃燒瓶狠狠往其後裝甲一拋……
“蓬”的一聲,燃燒瓶在坦克車身上爆起一團火焰,一名德軍緊隨著舒爾卡的身形從側面冒出身來,剛舉起槍就被汽油飛濺起的火焰包圍了,他在一陣淒厲的叫聲中瘋狂的揮舞著手臂四處亂跑。
這恰好給了舒爾卡時間,他不敢有些許停留,轉身就藉著坦克車身及後方燃起火焰的掩護朝蘇軍戰壕的方向狂奔……相比起身後的德軍,舒爾卡更擔心的是哪個蘇軍菜鳥一槍把他撂倒。
正想著,猛然一個趔趄摔倒在地。
定睛一看,舒爾卡不由大罵了一聲,旁邊一具屍體橫著伸出一條腿將他絆倒,他竟然被一具屍體給絆倒了!!!
其結果就是……坦克旋轉著炮塔轉向舒爾卡,兩挺機槍黑洞洞的槍口朝下指向了他。
舒爾卡無奈的閉上了眼睛,暗道這下完蛋了。
就在這時,只聽“轟”的一聲爆響,坦克後部爆起了一道黑煙,接著黑煙很快就化為了一團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