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如果是在中國,舒爾卡是不敢這麼跟女生調侃的,因為這會被視為“調戲”。
但是在烏克蘭,舒爾卡卻知道這很正常,甚至可以說是種友好和誇獎。
“再見!”葉琳娜也揮著手:“我叫葉琳娜!”
舒爾卡猜,葉琳娜很可能是想告訴舒爾卡她的地址以方便再聯絡,但在被警察阻攔情急之下又說了一遍名字。
接著,他們就被擁擠的人群分隔開了。
舒爾卡不以為意的笑了笑,他感受到了烏克蘭少女的大膽和熱情,對他來說算是一種異域風情,也可以說是一個美好的回憶吧。
戰士們一路揹著槍,昂首挺胸的一邊朝街道兩邊揮手一邊大步往前邁,整整行進了一個多小時才完成了這段遊行……不過這一個多小時卻過得很快,即便是戰士們已經連續作戰直到現在。
當然,跟在隊伍後的俘虜就不一樣了。
舒爾卡突然覺得這有些像是奧運會入場式,就差沒有播音在喊:“現在出現在你們面前的是第一坦克營,他們在戰鬥中一往無前,屢次突破敵人的防線……”
然後掌聲響起來,鮮花搖起來。
“現在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俘虜分隊,他們是由羅馬尼亞分隊和德國分隊組成……”
然後罵聲響起來,雞蛋和爛泥砸過來。
現場比描繪的還要混亂,戰鬥民族不會對這些侵略者客氣,他們有些人近距離的朝俘虜吐唾沫,有些狠狠的給他們來幾拳,還有的則朝俘虜們臉上拋石頭,只打得他們鼻青臉腫的慘叫不已。
而那些維持秩序的警察,這時也像是傻了般的裝作沒看見毫不阻攔。
不過這些就不需要舒爾卡等人關心了,部隊一路跟著前方的坦克開進了被做為臨時軍營的學校。
戰時,學校是做為臨時軍營最理想的地方。
這一方面是因為在戰爭的情況下學校不可能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無法投入使用……學生停課、教師放假了。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校有較為完善的設施:圍牆、教室、宿舍、食堂,甚至還有澡堂,只需要稍加改裝或是增設床位就可以當作軍營使用。
不過舒爾卡等人就顧不上這麼許多了。
剛才在街上游行時的神采奕奕其實都是裝出來的,一走進軍營馬上就矮了半截,在命令下走進自己的宿舍後往床位上一躺就再也沒力氣起來了,甚至連身上被雨水淋溼的軍裝都沒脫,然後鼾聲就此起彼伏的響了起來。
這是正常的,因為自打從基輔出發起,十幾天的時間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沒能好好休息一下。
當然,這其中搭乘汽車的步兵的確有可以休息,但即便是休息那也是抓著槍隨時都要像彈簧一樣蹦起來然後跳下車的那種休息,因為只要慢半拍就有可能被子彈炮彈奪去生命。
現在,進入敖德薩之後,一根緊崩的弦總算放鬆下來,於是各種疲倦、勞累全都湧了上來,就像潮水般的勢不可擋。
舒爾卡也不例外,他在牆角找了個床位,將步槍靠在旁邊,想把雨衣脫了再睡,但只脫一半就一頭栽倒在床上呼呼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