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角度考慮,克魯格元帥的決定是正確的。
克魯格認為以裝甲列車配合著伏爾加河天險,要守住兩座橋不是什麼難事。
雖說裝甲列車這東西並不是很高大上的玩意,它到這時基本屬於中看不中用甚至淪落到對付游擊隊保護鐵路線的裝備。
但如果用裝甲列車守橋……而且還有四門88MM口徑的高射炮守著只有幾十米寬的橋面,克魯格想不出俄國人有什麼辦法能透過。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德軍當然沒有理由選擇炸橋同時也不能為它安裝炸藥增加不確定的因素。
因為一旦這兩座橋被炸燬,德軍後勤運輸隊以及裝甲部隊及後續增援部隊就必須使用俘橋渡過伏爾加河。
更糟的還是,從後方火車運送來的補給就只能到達特維爾西岸而無法繼續往前了,這會給原本就不堪重負的德軍後勤增加不小的負擔。
克魯格唯一沒考慮到的問題是,特維爾面對的蘇軍部隊是坦克第四旅,這支部隊打了許多場別人包括蘇軍自己都以為無法取得勝利的戰鬥,而且還都取得了勝利。
此時的舒爾卡等人並不知道德軍這樣的安排,他們依舊在坦克的掩護下小心翼翼的朝大橋推進。
大橋有兩座,確切的說是有三座:特維爾察河由北往南將特維爾分成兩部份,這兩部份之間有一座特維爾橋。接著往南就是伏爾加河,兩部份各有一座橋跨過伏爾加河與特維爾主城區相連。
為了方便識別,蘇軍將這兩座橋命名為“一號”、“二號”橋,跨過特維爾橋則被命名為“三號”橋。
蘇軍的主要進攻目標就是“一號”、“二號”橋,原因是坦克二營已經沿著公路從上游跨過了特維爾河,“三號”橋已經在坦克一營和坦克二營的天然包圍中,不攻自破。
此時的形勢是一營在特維爾察河東岸負責進攻“一號”橋,二營在特維爾察河西岸負責進攻“二號”橋。
或許是因為緊張,拉里諾維奇開始滔滔不絕的說著一些沒有意義的話:“如果是在白天,你們可以看到伏爾加河裡一團團的黑水。千萬別以為那是某個工廠流出來的汙水,那是因為上游森林的樹葉形成大量黑色的、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所以河水也變成了這種顏色!”
“也許它很快就會變成紅色了……”老兵說。
“馬特維同志!”指導員打斷了老兵的話:“你或許可以說些其它的!”
“是,指導員同志!”
然後就是一陣沉默。
距離橋頭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接著只聽“嗖”的一聲,一發照明彈升上空中,還沒等其它人適應照明彈的亮光密集的機槍聲就響了起來,迫擊炮炮彈一發發的在附近炸開。
“敵人!”舒爾卡大叫:“照明彈!”
坦克停了下來,幾發照明彈升上天空照亮了前方敵軍的橋頭陣地……德軍佔領了橋頭兩側一幢三層和兩層的建築,然後在中間構築了挖了幾道戰壕將他們連在一起構築了一道防線。
當然,防線前免不了有鐵絲網、路障這些東西。
“看到那幢樓了嗎?”舒爾卡對坦克後的跟隨兵大叫:“把上面的火力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