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圖科夫在這時候接到一道命令,一道來自第16集團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的命令。
“近衛坦克第2旅遭到敵人的伏擊,馬上增援他們!”羅科索夫斯基說。
“可是,羅科索夫斯基同志!”卡圖科夫回答:“我們距離特維爾還有一小時的路程!”
“加快速度!”羅科索夫斯基說:“他們被敵人包圍了!”
“我們已經是最快的速度!”卡圖科夫回答:“除非……我們讓M3中型坦克脫離編隊趕去增援!”
M3中型坦克的越野時速勉強能達到20公里,這樣就可以在半小時後趕到特維爾。
問題就在於如果單獨M3中型坦克趕到特維爾只怕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一方面是M3中型坦克的戰鬥力不強防禦力不夠好,其龐大的車身會是敵人很明顯的目標。
另一方面,就是近衛坦克第1旅如果失去M3中型坦克的配合只怕會出問題。
就像之前所說的,M3中型坦克是近衛坦克第1旅的矛,它的75MM火炮雖然射界窄,但卻可以遠距離擊穿德軍坦克裝甲……這會逼迫德軍尋求近戰甚至還可以以此為“瑪蒂爾達”提供掩護。
否則,如果沒有M3中型坦克的話,笨拙的“瑪蒂爾達”坦克很容易就會被敵人包圍然後繞到側後攻擊其薄弱部位裝甲。
到時,只怕就算有火箭筒也救不了近衛坦克第1旅了,整支部隊都會陷入被動挨打的危險之中。
羅科索夫斯基也明白這個道理,於是想了想就回答道:“忘了它吧,你們繼續行軍,做好戰鬥準備……敵人很可能會轉向你們!”
“是,羅科索夫斯基同志!”
卡圖科夫對此很滿意,其實就算羅科索夫斯基命令M3中型坦克加速增援他也不會同意的。
這並不是說卡圖科夫有私心,而是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在能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再去營救友軍……否則,那要麼就是敵人的陷阱要麼就得不償失。
此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因為“瑪蒂爾達”的速度問題,近衛坦克第1旅只能說愛莫能助。
“戰鬥準備!”
“戰鬥準備!”
……
命令一聲聲的傳達了下來。
卡圖科夫還透過費多西耶夫給舒爾卡傳話……這就是英、美坦克的優點,它們上面都配有一整套的通訊系統,而且還可以互相相容。
於是,卡圖科夫就可以很方便的透過坦克向某營、某連傳話甚至下達命令……這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了指揮系統了。
當然,這在戰時並不是十分管用。
“上尉同志!”費多西耶夫在炮塔上朝前方的舒爾卡揮著訊號旗以引起舒爾卡的注意。
舒爾卡停下來等了一會兒,坦克跟上來後費多西耶夫就跳了下來,說道:“卡圖科夫同志讓我告訴你一聲,你猜對了,德國人的確有準備。不過很遺憾,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近衛坦克第2旅被敵人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