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熱夫,是歷史上成就了莫德爾的地方。
原因不僅是因為莫德爾在德軍潰退時守住勒熱夫並依靠它從側翼對蘇軍發起反攻,更是因為在幾個月後蘇軍對德軍在此發起更大規模的反攻……勒熱夫距莫斯科不到200公里,是德軍被擊退後防線中距離莫斯科最近的部位,原則上對德軍裝甲部隊來說只需要三小時就能打到莫斯科。
德軍也正是這麼做的,他們在這裡集結幾個裝甲師準備對莫斯科發起突襲。
蘇軍當然無法忍受這種情況,於是發起代號“火星行動”的戰役率先對勒熱夫發起進攻。
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擁有數量絕對優勢的蘇軍在進攻勒熱夫時付出四十餘萬人的傷亡卻無法拿下勒熱夫。
這場戰役之所以名不見經傳,只是因為另一面同時發生了更有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這個結果也使朱可夫被批評為“沒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就不會打仗”的將軍。
舒爾卡知道勒熱夫的重要性,而此時莫德爾在勒熱夫方向的防禦並不是很嚴密,於是也更容易將其攻下。
這也是舒爾卡建議佔領勒熱夫的原因之一。
當天傍晚近衛坦克第1旅就出發了。
行軍倒是十分順利,除了大批的蘇軍及物資往前線運送之外幾乎就看不到敵人。
這是蘇軍的主場優勢,雖然有些地方的百姓對莫斯科沒有多大的好感,但一旦意識到蘇聯有可能勝利,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站在蘇聯一邊。
於是,德軍士兵想要在村鎮或是百姓中藏身是幾乎不可能的,百姓會第一時間向蘇軍報告甚至自發的將這些德軍抓住或打死。
村鎮沒有德軍的容身之處,同時野外又是低溫且沒有食物,於是德軍如果不想死的話就只有投降。
這使蘇軍能迅肅清殘敵,反過來如果是德軍就不一樣了,他們總是會遭到大量的游擊隊的襲擊和騷擾,而且這些游擊隊相當一部份還是正規軍轉過來的。
近衛坦克第1旅在行軍的路上十分惹人注意,原因是很多蘇軍沒見過他們的坦克。
時不時的會有人問:“嘿,你們這些是什麼坦克?”
這時近衛坦克第1旅的戰士們就會回答:“是英國坦克!”
“你們是英國人嗎?或者在英國受過訓練?”
……
戰士們一臉懵圈。
對於蘇軍士兵來說,使用英國、美國坦克作戰是件很奇怪或者說很新鮮的事。
第二天近衛坦克第1旅才趕到勒熱夫外圍。
勒熱夫距離特維爾100公里左右,這對“瑪蒂爾達”來說需要十幾個小時……這絕對是件很折磨人的事。
這使舒爾卡都有些耐不住性子了,他對卡圖科夫說道:“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該使用自己的坦克,尤其是‘T34’!”
“我們會的!”卡圖科夫對此深表贊同:“我已經向上級報告了,事實證明他們給我們的坦克是堆垃圾,雖然我們的確用它們打了勝仗!”
這要求很合理,畢竟近衛坦克第1旅使用英式、美式坦克只能說是坦克不足時的權宜之計,或者也可以說是對這批坦克戰鬥力及優缺點的一種檢測或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