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問題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同樣存在。
第16集團軍同時進攻當面的斯基爾馬諾沃村和科茲沃村,其中坦克第4旅與騎兵第50師負責進攻斯基爾馬諾村,坦克第27旅與騎兵第44師則負責進攻科茲沃村。
慘劇發生在科茲沃村方向。
科茲沃村前有一座高拔一百多米的山丘,德軍有一個重炮營的觀察哨設在這座山丘上,在它前方三公里是一片開闊地,再往東就是一片樹林的邊緣。
最高統帥部對這片地形做出的判斷是……樹林適合騎兵和坦克埋伏,開闊地則適合它們衝鋒,只要一通炮火過後騎兵和坦克就可以像潮水一樣快速湧過德國人的陣地然後將他們淹沒。
這想法如果在一戰或許還能成立,騎兵能在敵人火力密度不足的情況下迅速突防,但是在大炮、機槍、坦克已經十分普遍的二戰尤其對手還是協同能力很好的德軍……它就是一種很危險甚至可以說是自殺式的戰術。
在一陣猛烈的炮轟過後,德第30步兵營營長雷奧哈德少校就意識到俄國人會對他駐守的防線發起進攻,於是他馬上命令士兵做好戰鬥準備,同時讓副官與重兵營取得聯絡。
“俄國坦克!”有人叫了起來,此時俄國人的炮擊還沒停止。
雷奧哈德少校舉起望遠鏡朝森林方向望去,果然就見幾輛坦克從森林邊緣緩緩開了出來。
“是T34!”雷奧哈德少校不由吃了一驚,他知道這種坦克很難對付,他們手裡的反坦克炮只能近距離擊穿它。
但隨後他一顆懸著的心就放下一半……只有前面的五輛是T34,跟在後面的大批坦克都是T26。
奇怪的是,這些坦克沒有步兵陪伴。
“這是怎麼回事?”雷奧哈德少校問著副官。
“看那,少校!”同樣舉著望遠鏡的副官指著右翼:“樹林右側,騎兵!”
“騎兵?”雷奧哈德少校一陣疑惑,他從沒見過這種戰術,與坦克協同的不是步兵而是騎兵。
據說,這是蘇聯最高統帥部的一種嘗試,他們認為在衝鋒時步兵跟不上坦克的速度,而且騎兵卻可以,於是騎兵和坦克可以高速衝向敵人防線。
他們沒考慮過的是……步兵與坦克協同的確會延緩整體進攻速度,但坦克可以為步兵提供防護和火力,步兵可以為坦克提供資訊、清除路障等,這才是彼此互補的協同。
相反,騎兵與坦克的確可以在速度上同步,但它們其實是不同的彼此很難協同的兵種,它們實際上是各自為戰。
蘇軍騎兵就在樹林的右側。
最前方是偵察隊,然後是由五十名騎兵組成的前哨部隊,他們騎術精湛,因為雷奧哈德少校發現他們可以一邊控制著馬匹前進一邊舉槍射擊。
片刻間,騎兵已越來越多,數量增加到上千人,他們沿著一個寬大的正面衝出樹林,一隊接著一隊,然後嘴裡發出怪叫朝德軍防線發起衝鋒。
“團級兵力騎兵衝鋒!”雷奧哈德馬上把情況報告給炮兵:“距離2500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