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0章 租土地:思路決定出路

正因為吃上豬肉的人戶都不多,以屠宰為主業的蔣屠戶的生意,也就馬馬虎虎,充其量也就夠養家餬口,混口飯吃。

隨著政策的到來,農村的越來越迎來了新的機遇。

尤其是開通了村級公路,即使這公路就是挖開一條單車道的山路,盤在半山腰,蜿蜒崎嶇,延伸到青石鎮。

道路也是極為不平整,所有路段都是泥土混合石子鋪在路面,一旦下雨,泥土被水流沖走,路面更是凹凸不平。

但是,終歸是一條公路,有車子就能夠開進村部。

要致富,先修路。

這既是一句口號,也是事實。

如果道路不通,閉塞的不僅是交通便利,更是農村人的思想。

因為群山禁錮,單靠著一雙腳,能走多遠?

走不出去,也就不瞭解外面的情況,就好像鄉村人,看到山的那一邊,就是天上。

天是什麼?

浩瀚縹緲的宇宙空間,時間與空間的集合。

要是山的另一邊是天,那該多好。

貧窮限制了農村人的想象,群山限制了農村人的腳步。

道路開闢之後,連結外界,溝通未來。

所以說,要致富,先修路,是英明神武的決斷。

對於蔣屠戶來說,道路開通,他的養豬業,就能將養肥的豬,運送出去,送進城裡。

隨後十幾二十年的發展,城市裡那些豬肉攤上,動輒土豬,真要論土豬,這些豬肉攤上的,哪算得上土豬。

不過是飼料的餵養的產物。

真正的土豬,像農村裡的,除了玉米糠、紅薯之類,就是野菜。

這樣的土豬,才算得上真正的原生態。

可是,當交通不便利,即使是龍肉,也是沒辦法送到城裡。

“蔣大叔啊,今天我來,一方面是和你商量,將這些豬糞運走,我那些土地裡的桑苗,該施肥了!”

張大蠻尋思著,慢悠悠地說,“另一方面想和你商量一個事。”

蔣屠戶一聽,這石窠村的第一軟蛋,迅速成為石窠村的萬元戶,算是石窠村裡的“網紅”,要找他商量事,他打起十二分精神,豎起耳朵,歪斜著腦袋,詢問道:“啥事?”

“咳咳,那我就直說了,我想和你租地種桑苗!”張大蠻一說出這句話,自己都有點後悔。

要知道蔣屠戶是養殖戶,養豬的全部原料,都是靠著那點土地,種下去的玉米,成為他養豬的營養。

根本不等張大蠻說完,蔣屠戶震驚地看向張大蠻,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租地?呵呵,大蠻,你沒搞錯吧?我家就那麼幾畝地,種下的玉米,每年養豬都不夠……”

果然和張大蠻所預料的一樣,蔣屠戶眼巴巴地就是盯著那幾畝地,貧瘠的土地,種玉米,產量低不說,根本不能將土地最最佳化,不能將土地實現最大的價值。

這就是資源浪費!

其實,張大蠻來找蔣屠戶租土地,也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他左思右想,要從哪一戶人家開始。

最後他鎖定了蔣屠戶!

原因很簡單,要說服蔣屠戶肯租土地給他種桑苗,難度係數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