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山脈。
在延綿起伏的叢山峻嶺之中,一條大道從山縫之間蔓延,迂迴彎曲的通往北方。
而在一個地勢較高的山縫之間,一道巨大的關口坐落其中,關口上一名名身穿秦甲,手持長戈的人望著北方。
山腳下,一排排手持長戈或秦劍計程車卒,正在操練著,伴隨著嘯殺聲,周圍望去那連綿起伏的山脈時不時都有鳥獸驚散。
“無論日後是否真如你說的那般,眼下都王翦說得沒錯,北方必須都要有人制衡。”
魏老騎在戰馬上,順著大道到來雁門關的隘口下。
說話間,魏老把馬繩交給隨從。
“魏老放心,白衍也清楚。”
白衍把馬繩交給親信拿去綁後,聽到魏老的話,轉頭看向魏老。
對於王翦的話,白衍從來都不懷疑,王翦可是秦國大將,一個歷經百戰的兵家大師,對於局勢以及戰場的判斷,絕對非常人。
白衍只是說王翦低估北方匈奴的危害,至於王翦此前說的,北方需要制衡,白衍從未懷疑。
說話間。
白衍與魏老、荀朔三人,一路順著隘口階梯,來到關口上。
說是關口,但左右看去,這就在山脈最外邊,一條不高的長城,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雁門郡最有名的地方,並非郡治善無,而是雁門山。
雁門山因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飛雁出於其間,而得名。
而雁門山脈那條不高的長城,源自於趙武靈王時期,趙武靈王,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
“那條長城即使你命人維護,也抵擋不住北方匈奴,還有代地、雲中、上谷。”
魏老望著山脈那條長城,負手而立,眼中倒是沒有失望,這條長城由趙武靈王下令修建,修建之期耗費趙國國力、民力之大,非同尋常。
故而對於那條長城不高,作為老人,魏老並不會責怪。
一寸長城一寸血,這句話絕非誇張。
幸好此前白衍是命人鞏固長城,而非繼續鑄造,否則魏老絕對會阻攔。
“你準備如何阻攔匈奴?”
魏老說道這裡,感受著高出吹來的風,轉頭看向身旁少年。
白衍聽到魏老的話,眼神直視北方一眼遼闊,望不到的天際。
“出兵!”
白衍輕聲說道:“中原春耕之際,亦是草原牛馬開始繁衍之時,郭縱既然買鐵礦給匈奴,那我們便把這個訊息,告知月氏,若是匈奴想要吞併月氏,我們便在後方突襲匈奴。”
白衍剛才解釋完,一旁的荀朔便眉頭微皺。
“你要用趙邊騎?”
荀朔看向白衍。
身為白衍麾下門客,荀朔比其他人更清楚,如今雁門郡之中,由於趙邊騎的原因,兵源沒有那麼快得到補充。
而白氏鐵騎是鎮守雁門的守備主力,人數沒有補充的情況下,不僅要鎮守雁門,還要地方代地,是絕不可能去北邊草原。
那麼白衍口中的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