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兒楊彥!”
楊老說道這裡,再次深深的嘆息一聲,目光看著白衍。
當初在閼與城那一戰,楊彥差點犯下大錯,甚至差點死在閼與城外,幸得白衍率領白氏鐵騎,以鐵騎衝陣方才得救,故而白衍可以說是楊彥的救命恩人。
後楊彥雖然活下來,而且因為王上念在並未鑄成大錯,加之念及楊氏忠心,故而沒有降罪,但也因此,降爵調去函谷關擔任守將。
函谷關雖然是天下雄關,秦國最大的保障,但楊老卻清楚,如今秦國接連滅韓、趙,如今攻燕,日後定是會攻魏、楚。
嬴政宏圖中原,期四海歸一,天下歸秦,此時是立大功之際,而楊彥卻在函谷關駐守,這讓作為父親的楊老,如何安心。
要知道,他與兄長楊憲都已經很大歲數,即使楊氏留有人脈,但更需要的,還是楊氏頂梁。
“老夫此番,也是想為吾兒楊憲,謀求一職!”
楊老看著白衍,抬起手,輕聲說道。
楊老的語氣很輕,而說話之時,完全是如同普通百姓那般,是一個為兒子好的老父親。
在楊老眼裡,如今整個秦國大將之中,他最希望的長子楊彥跟著的,並非是楊彥跟著王翦、辛勝、蒙武、李瑤等一眾大將,而是跟著尚未是大將的白衍,眼前的這個人白氏子弟。
其一,無論是王翦、還是蒙武等人,那些家族依附勢力太多,楊彥去,機會不大,王翦、蒙武等人就算給機會,也要照顧其他士族的人,楊彥過去,機會也不會有多少。
其二,白衍對楊彥有過救命之恩,楊彥一直銘記在心,二人關係十分好,不必擔心楊彥不會受重用。
其三,如今白衍爵位雖低,白氏經歷沒落後此時也比不上蒙氏、王氏,但白衍的能力,不管是在伐韓,還是滅趙,亦或者與匈奴的兩次交手,楊老都能從白衍身上,看到果敢、膽識,謀定。
這些在白衍身上看到的,都是楊老親眼所見,所以楊老願意讓長子跟隨白衍。
另外,楊老更清楚,若是此前,白衍還可能受困於雁門,防止北方南下,但經過雲中山脈一戰,匈奴三五年內,絕不敢再有南下的念頭。
如此以來,沒有邊患的北方,白衍,卻是坐擁整個秦國最精銳的兩支精銳鐵騎,白氏鐵騎與邊騎。
等白衍率領邊騎恢復過來。
嬴政攻伐諸國的戰爭中,絕對不會忽視掉,白衍以及白衍麾下,這兩支在北方雁門的精悍鐵騎大軍。
故而種種。
今日見到白衍後,楊老才會迫不及待的說出請求,與白衍說出那番話,看似舉薦,其實何嘗不是一個謀私,楊氏與白氏的關係,楊老清楚,他開口,白衍應當是不會拒絕。
更重要的是,這也是楊老的一個請求。
畢竟想要把楊彥調來雁門,擔任邊騎的將領,單憑楊老與楊氏,怕是遠遠不夠,還需要白氏幫忙,最最重要的,還需要方才大勝的白衍,親自上書咸陽。
有白衍的書信在,就算朝堂內有其他勢力家族不滿,也很難干擾到嬴政的決定。
書房內。
白衍聽到楊老的話,有些意外,沒想到楊老推薦的人,居然是楊彥,要知道楊彥可是在函谷關擔任守將,更是楊老的長子。
不過看著楊老的模樣,白衍略微思索,也大致猜測到楊老心中所想,看著楊老的笑容,白衍能體會到楊老的不易,就如同曾經父親,終是什麼都默默的抗在肩上,只希望他好,看著他被詆譭,過得累,因為沾染屍臭而被人笑,父親雖是不說出口,但心裡比誰都難受。
“邊騎一日無副將,白衍難以安心,此前白衍擔憂楊彥將軍年長,白衍資歷不足,故而不敢貿然向楊老開口,更不敢擅自上書咸陽,如今有楊老此話,實乃邊騎之幸,白衍之幸!”
白衍笑起來,一臉喜悅激動的對著楊老拱手輯禮。
“楊彥將軍之忠勇,白衍已惦記多時,楊老今日之言,可莫要戲耍白衍!”
白衍一臉認真的說道。
楊老看到白衍這突如其來的模樣,沒有準備,沒多想,點點頭。
“調任之事,涉及一方,自然不是戲言!”
楊老看到白衍比自己還有激動,似乎生怕自己反悔一樣,老臉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而聽到白衍言語之中的副將,楊老也終是鬆口氣。
“好!那此時白衍可就與楊老所定,不能再有悔意,恰逢楊老此處待有書信,不妨請楊老書寫一封家書,送去函谷關,交於楊彥將軍,白衍也即刻書信,上呈咸陽!”
白衍聽到楊老的話,深深的嘆口氣,激動的輕拍一下木桌,轉過頭,看向一旁倒茶的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