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開來在市委找王書記彙報的事情很快就流傳開來。
雖然現在市委是王飛在掌控,但是錢偉排布的全市道路規劃,其中利益牽扯何止百十人呢?
一時之間,整個四九城的官場都在流傳鄭開來負面資訊。
有人說鄭開來還供應商是為了給市政府節省開支。
有人說鄭開來在別的企業有熟人,可以給自己輸送利益。
更有甚者,直接罵鄭開來不是個東西,整天瞎搞,之前的煤礦場沒受到教訓,弄得稀裡糊塗,還是李市長出門解決的。
李冬生市長雖然到市政府工作不久,但是每一項舉措都是有正確的,從來沒有引起官場和民間的不滿。
總之在四九城,鄭開來現在的風評幾乎都是負面的。
鄭開來的身上被貼上狂妄自大,一言堂,不聽取市委市政府其他領導意見的標籤。
李冬生在聽道秘書彙報後,主動走訪各市局機關。
他一遍又一遍地指出,鄭開來市長只是工作作風比較激進,而且不是很瞭解四九城,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沒有才幹。
並且批評了流言蜚語最多的幾個單位,說他們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妄議鄭開來市長的是非。
這是極不正確的,也是毫無根據的。
李冬生的做法有用嗎?當然有用。
現在他們不說鄭開來市長的是非了,轉頭都說李冬生市長深明大義,注重班子團結,理解上下級單位的難處。
李冬生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不允許下面單位把自己和鄭開來一起拿出來做比較。
但是如果只是單純地誇讚自己,那是最好不過了,這是積攢更多的人心,同時也夯實自己的根基。
鄭開來當然也聽說了下面單位對他的評價,他在辦公室氣差點兩眼一黑。
自己跑上跑下,去各單位、企業遊走。
為的就是讓下面的人貫徹自己的思想,行使自己的決策。
結果到頭來,全在是自己背後罵娘。
最關鍵的他們說的還都有道理,自己來四九城急於展開工作,引起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煩。
更是因為眼紅道路修建的利益,想要重新選擇供應商。
現在好了,什麼都沒撈著。
算了,我躺平了,你們自己玩兒去吧。
趙市長不管事了,所有檔案,只要下面的副市長批示好後,他都同意簽上同意兩個字。
沒有了鄭開來指手畫腳,道路建設十分迅速地建成了。
兩市的道路打通後,四九城的農副產品銷往康州,得到一直的好評。
而康州方面為了維持這種穩固的關係,主動提出將礦場的開採資源分出一半給四九城。
這當然不是沒有任何條件的,康州要求四九城提供先進的養殖技術作為交換。
不得不說,康州是很會給自己牟利。
這時期國家還是以農業為主,農業有發展,上面才會注意到,
也是政治家們最好的政績。
如果哪個地區說出畝產多少多少糧食,養殖廠出欄了多少多少雞鴨,那可是連京城都要驚動的。
所以當時有些政治家,為了追求所謂的政績,謊報瞞報真實的糧食產量,導致糧食剷除全部上交了。
而自己治下的老百姓餓得走路都要扶著樹,為啥?因為刮陣風都能被吹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