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日如意終於得到了確切的訊息,聶政的姐姐就在即墨。如意找來聶政告訴了他這個好訊息。
聶政不敢置信的看著如意。一雙漂亮的大眼睛無比驚愕地瞅著如意,“真的找到了嘛?”說完一句,自己又反覆地囔囔了好幾遍,像是要確認什麼。
“明天我們就去即墨。去找你姐姐和母親。”如意笑意暖暖地說道。
聶政一聽明天就去,反而緊張了起來,不停地搓著手,來回地走著。
如意實在看不下去,走過去把聶政按在座位上,說道,“好啦,你轉的我頭暈。”
“我……”聶政用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有些迷惘不安地抬眼看著如意,一臉的無措。
“我都懂,下午你不用去校場操練了,去準備準備東西,買些禮物吧。”其實如意很能體會聶政的心情。如果在現代還在孤兒院時有人告訴她,她的親生父母找到了,她大概也會和聶政一樣的反應吧。驚愕、不安、無措還有一點迷惘……
聶政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是個俠義之士。她是真心的喜歡聶政這孩子,也真心的拿她當弟弟看。所以她希望聶政能快樂起來。
豎日一早,如意帶著夏荷和聶政,以及新招募的五十個勇士去了即墨。畢竟新招的人還沒訓練多久,田因齊不放心又加派了一些侍衛。
如意本來想要輕裝簡從,順便鍛鍊一下新招的人,結果變成一隊人馬浩浩蕩蕩。
即墨在東海之濱,是一個海濱之城。
路途遙遠行了四日,才快到了即墨。空氣中瀰漫著淡淡地鹹澀的味道。
雖然一路顛簸,但是如意心裡很高興,難得有機會能在這個世界到處走走轉轉。在現代的時候她去過青島是個很美的海濱城市,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即墨又會是什麼樣子。
在快進入即墨城的路上便能看見開墾整齊的田地,綠油油的麥苗已經抽芽。進入即墨城,雖比不得臨淄的繁華,但勝在街市乾淨整潔,百姓悠然自得。倒也是個宜居之城。
如意本就是私事來訪,沒有驚擾當地官員,亦沒有去拜訪即墨大夫。一進城就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
聶政去走訪查詢他姐姐的住處了。如意就和夏荷扮上男裝在即墨城裡閒逛。
即墨城裡的商業還是挺發達的,畢竟也是齊國的五都之一,重要的港口城市。自古就有齊冠帶衣履天下人之美稱,即墨自然也差不到哪去。
如意走進即墨最大的一家布莊,名叫東海布莊,裡面各種絹綃、素縞、紗紡、綺羅、綢,各色布料應有盡有。店小二正在招待前面的客人,如意就隨便閒逛著,只聽小二邊比劃邊給客人介紹,交流似乎不太順暢。
如意抬眼仔細看了看那個客人,是一名長相普通的中年男子,穿著打扮倒是一身貴氣,說的語言不是七國通用的雅言,倒是有些口音的齊國方言。
夏荷在一旁小聲地說道,“這麼貴氣怎麼不會說雅言呢?”
如意笑笑,叫來了一名新晉招募的勇士,名曰伯溪,魯國人,是一個瘦弱機靈的少年,十七八的年紀,並不像其他勇士那樣看起來就是強壯勇猛的樣子。伯溪最大的優勢就是能說會道,通曉七國方言又能很好地轉換成雅言。
雅言是這個時代的通用語,東周定都洛邑後,以洛邑地方方言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詩》、《書》、執禮皆雅言。貴族、士族、外交人員、行走列國的人士皆通雅言。
如意只懂雅言並不懂方言,若以後想要在各國行走,有個翻譯那是必不可少的。這個少年也是她派人多方尋找才找來的。
伯溪與那個客人一番交流後才知道,那人叫樸海,但是發音卻像是披尤切,是從朝鮮西渡而來,由於之前往來採辦多說齊國方言學得自然也是齊國話。
伯溪幫助店小二和那個客人談成了買賣雙方都很是高興。那個樸海更是要請如意喝酒。
酒肆裡樸海熱情的介紹道,說自己是第一次來即墨採辦,以後還會常來,今後還請如意多多關照之類的等等。
如意心裡想,這朝鮮人的熱情真是亙古不變啊。
如意靠著伯溪的翻譯,也和樸海聊了很多,由樸海口中瞭解到,原來齊桓公姜小白、管仲時,就與朝鮮商貿往來頻繁。只是近些年多有戰亂才漸漸地少了起來。
如意心思活絡立刻想到,那不就是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嘛,如果現在重新建立商貿往來,重啟海上絲綢之路,齊國不就能很快富裕起來。
如意又詳細瞭解了一些朝鮮的情況,暗暗記在心中。
如意對自己的重大發現很是興奮,回了客棧立刻給王兄修書一封,詳細的說了情況和自己的想法,快馬加鞭地送回了臨淄。
送信的人前腳剛走,客棧的門又被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