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艦載級武器的選擇,葛小倫將這個專案加入到了自己的計劃中。
看了看計劃清單,他劃掉了幾個已完成的專案,又重新新增了一些進去。
將2.0版本的控制器研發提上日程後,他又看向了那個大規模空間屏障專案,卻突然發現,在如今的「德諾三號」面前,這個專案於超神學院的小規模試執行計劃已然沒了意義。
因為現在的「德諾三號」完全就可以將大部分測試中的問題模擬出來,且由於前世經手過黑色長城環帶工程,他覺得這個專案無需再進行小規模的測試。
直接上大工程吧。
結合前世的經驗,再加上「德諾三號」的輔助,他將之規入了「行星防禦屏障計劃」。
如果說之前的地球防護程式只是針對超級戰士進行壓制的話,那麼這個行星防禦屏障就是防禦所有的外星入侵勢力了。
包括饕餮。
但與地球防護程式不一樣的是,這個計劃的工程量會非常的大,必須要整合小半個地球的資源才可以實施。
技術與核心控制器他可以提供,但其他的,他一個人搞不定。
要防禦住整顆行星,空間屏障的承受上限超出了他的計算範圍,單單是能源這一塊,就是個大問題。
之前規劃的艦載級武器所需的能源,華夏努力一下就能夠小規模實現,而覆蓋整顆行星的空間屏障,把整個華夏搭上去都不夠。
葛小倫猶豫了,手指在計劃上不斷移動,思忖要不要將專案規劃得小一點?
正糾結時,他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即將提上研發日程的大專案,不由得眼前一亮。
戴森球……這個專案如果沒有烈陽支援的話,想要真正實現其實難度不小。
但若是轉換一下思路呢?
比如,戴森球覆蓋的不是恆星,而是……行星。
他研發的空間屏障有兩個模式。
一個是防禦模式,即利用空間單向傳導物質和能量的特性,達到一個己方可以攻擊出去,敵方卻無法攻擊進來的效果。
而將屏障翻轉過來,就會達成一個能量和物質可以傳導進來,但內部的能量卻無法傳匯出去的效果。
這其中,也包括了光。
由此,可以將整顆行星都隱匿起來。
但這也產生了兩個問題。
一是外面的人可以進來,但裡面的人無法自如的出去,這個問題葛小倫決定交給那些參與專案的科研人員們去考慮。
二則是那些無法傳匯出去的能量,由於熵增的關係都會最終轉化為熱量,整顆行星會變得越來越熱。
可如果在這之前就將那些多餘能量包括無法反射出去的光都轉化為整個行星防禦屏障的能量呢?
行星屏障的執行需要能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行星會不斷變熱的問題。
而戴森球工程中的很多技術,都可以利用到這上面來。
當然,這個專案只是他葛小倫的一個想法,還非常的不成熟,後續他會跟進和調整,也會將之交給其他科研人員一起討論,直到完善後,他才會將這個計劃的執行提上日程。
而有了行星防禦屏障,自然就少不了行星防禦武器。
但目前他還沒有什麼思路,只能任由思維隨意發散。
當孫悟空將他從出神中驚醒的時候,他已經將思維發散到把地球打造成一艘行星級戰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