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們並不知道,這種深思正是張超想要看到的。
這些人跟著自己一直都太順了一些,順利到在忠誠方面都不需要去考驗了。
張超如果可以活到很久,自然這些人是不敢生出異心的,可誰又能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呢?為了子孫後代,少不得他要來試驗一番人心了,他是希望不要有什麼人會生出異心,會讓自己失望,只是很多時候,事情會怎麼樣發展也並非是由他自己說了算,如今他能保證的就是做好自己而己。
路縣離開之後的張超,白天休息,晚上趕路,且為了行蹤不被人所發現,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部隊,保證著大軍行進的安全。
小心之下,張超從幽州到了冀州,從路縣到了章武。
來到章武之後,張超沒有選擇進城,而是在城外尋了一個無人之地進行了簡單的休整。在派出人去查探各方訊息,知曉自己消失之後,天朝並無什麼大的動靜,至少並沒有哪位軍團長造反,他這便又即放心的離開了章武,繼續向南過陽信,到達了樂陵國的厭次城外。
這裡己屬於冀州的邊境地帶,在往南,就屬中原地帶,就是曹操的青州地境了。
也就是說,由這裡繼續南下的話,就將進入到敵境,張超畢竟身邊只有四萬騎兵,雖然都是精銳之師,但若是不好好規劃一番的話,也難免會有被圍之險。
好在張超本就是智計超群,只要有著詳細的計劃,也是可能做到進敵營全身而退的。在加上他又是屬於突襲之旅,外加可以隨時調動附近的天朝大軍,倒是多了一些的依仗。
......
幷州晉陽城。
隨著天朝的成立,這裡己經成為了全國最強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張家文學院、軍事學院,醫學院和武器學院紛紛在此地落成,使得這裡變得更加繁榮起來。
如今的晉陽城,己儼然成為了全國人口最為密集之地。有人做過統計,如今晉陽城內有百姓之數就達到了百萬之數,這己經與漢室輝煌時期的洛陽相近。
要知道,歷史中,在三國時期,整個民族的人數最低時曾只有六百餘萬,這足以證明晉陽城是多麼的繁華了。
人口的密集,各重要中樞的成立,使得晉陽城內用寸土寸金來形容並不過份。而就在城中,一處有著三進的四合院內,此刻確是寂靜的可怕,與府外那熙攘的街道人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之勢。
這裡就是郭府,四品文官郭圖的府邸。
郭圖跟隨著原冀州牧袁紹一併投降到了天朝,因其有著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張超倒也算是給予了應有的尊重,在天朝建立的時候,封了其一個四品文官,配合著主理內政上的事情,其主要的作用還是在郭嘉大人不在的時候負責禮部上的一些事情。
要說郭圖為官多年,對於一些國法禮節倒是十分清楚,這樣的官職也算是十分的適合他了,如果幹的好,倒也是可以有著發揮的空間。就似是陳琳,他也被分配到處理一些禮部的事誼,並因為表現良好,而官升一級,由六品文官升到了五品。
做為一名降臣,能得到這般的位置按說應該可以滿足了。遺憾的是郭圖心性是命比紙薄,心比天高。
怎麼說,以前在跟著袁紹的時候,他也是被依仗的重臣,如今到了天朝,確只是一個管著看似沒有什麼油水的禮部,且還只是一名四品文官,他這心中就一直頗有微詞,只是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去改變一切而己。但這也並不妨礙他表現出消極怠工的一面來,心情不好,爺不伺候總行了吧。
原本以為,自己就會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上一生了,但是郭圖做夢也沒有想到,天朝的皇帝張超突然間就消失不見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而這還不算讓人驚掉大牙之事,只有十歲的張天竟然就開始監國了,雖然沒有提到繼承兩字,可誰都看得出來,若是皇上還沒有訊息的話,此人繼承大統也不過就是時間的問題而己。
當然,這些變化都沒有讓郭圖感覺到太多的變化,畢竟誰當皇帝,他的位置短時間內也是動不了的,可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個不素之客的到來,使得他的心境就有如平靜的河水被扔進了一顆石子般,起了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