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持人喊‘一’的時候,八位選手中,其中七位並不知道到底是誰抽中了‘一’。
你看我我看你,最後一個白人選手,臉帶著有些喪氣的神色,走向了舞臺。
她是來自冰島的,小學生的鋼琴教師,也可以說是業餘的。
不過人家就是厲害,擊敗了那麼多國家。
這就好比,人家冰島可是進入了世界盃,還打贏了好幾支。
最關鍵的還是,人家人真的很少啊!
好像,三十幾萬來著。
這跟我們華夏泱泱大國相比,那完全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但人家,就這麼能幹!
不但世界盃還進去了,現在,國際鋼琴大賽,人家還進來了。
要知道,這才八位。
也就八個國家!
更厲害了有木有!
至於她現在這麼緊張,不是因為實力問題,而是考慮到誰先誰後,評委打分會不一樣。
就好像,第一個出場的和最後一個出場的,肯定是最後一個出場的佔優。
畢竟,人家留給評委的印象最深。
就算是評委一開始做了記錄,但這也改變不了人的聽覺。
其實,到最後決定出誰前三,這規則是不太合理的。
不過,規則是評委們一起決定的,選手們也不可能去違背,那不然的話,絕對就是在打評委的臉。
打臉,那人家還會給你高分嗎?
冰島妹子上臺後,沒說什麼直接坐在了凳子上。
她表演的鋼琴曲是少女的祈禱。
這首是波蘭女鋼琴家、作曲家巴達捷夫斯卡18歲時的作品,整體結構簡單,手法樸素,歡快輕盈,充分表現出一位少女的心境,又充滿了夢幻和遐想,洋溢著對青春和愛情的美好願望。
能夠完完全全演奏出這種感覺的人,極少。
當然,曲子還是很容易入手的,只要是一個學鋼琴的,都會彈。
當音樂響起的時候,整個音樂大廳變的極其安靜。
就連九位在國際上,都有大名的評委,也仔細聽了起來。
時不時,他們還點了點頭。
顯然,他們還是非常認可這位冰島選手的。
林夕也點點頭,並且直接評價道,“能達到原鋼琴家的二分之一水平!”
其實他的意思並不是貶低這位選手,而認為,她能夠演奏出這首鋼琴曲的二分之一完成度。
別看才二分之一,那是非常厲害了。
畢竟,這首並不是她創造的,再加上原鋼琴家,多麼牛逼的人物。
否則,也不會有鋼琴曲名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