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大長公主府的長史官家的二媳婦,還有莫姑娘,這個高門大戶未出閣的小姐,這樣在京城繁華的大街上走了一圈。
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成為了全京城他自己做了什麼。
天色快暗了,顧念才從街上回到王府。
到了王府,顧念剛換下衣衫,外面就有門房送來長寧大長公主府的拜帖,今日晚了,大長公主的意思是,明日要過府來協調兩府的紛爭問題。
正巧蕭越也從宮裡出來,早就聽說了顧念和長寧大長公主府得事情,當即,就將那個拜帖給打回了。
不管裡頭有多少不可言說的內情,顧念在玉石軒的言行,已經代表了晉王府的臉面。
紛爭已經起了,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沒有協商的餘地。
這也充分的表明了蕭越是如何的支援顧念的。
外人這樣傳,用心還是很險惡的,將安遠侯府帶上了,不過就是想直接造成安遠侯府和晉王府之間的不和睦罷了。
不管是安遠侯府的事情,或者是顧念的事情,都是真實存在的,但這樣一塊被人說道,大部分還是受了顧念的連累。
如顧念說的那樣,高門大戶的女眷打官司,不管是原告還是被告,免不了被人非議,惹下一身騷,所以顧念專門告方二奶奶和莫姑娘誹謗自己不能生的話,以此延伸出挑撥夫妻關係的嫉妒等妄言之語。
顧念雖然放下話隨便大理寺傳文,大理寺還真的不敢隨便傳問晉王妃,不說別的,就是晉王那一關就過不了。
不過就是將當初陪著顧念出門的丫鬟婆子請去問話,走個過場而已,畢竟方二奶奶是被人當場捉住的,許多人都聽到了。
倒是方二奶奶和莫姑娘不過是掙扎了幾下,就說出了到底是誰先說這些流言的,竟然是晉王府已經分出去的三房那邊傳出來的。
三房雖然已經分出去了,可那也是王府的親眷啊,流言一出,就沒人不信了。
不過,就算是三房那邊說出來的,但是是親屬關係,不上告官府,宗法會自行處置,但是方二奶奶和莫姑娘就沒有這個榮幸了。
多少高門大戶的媳婦因為誹謗壞了婦德被夫家病故,民間還有因此浸豬籠,上吊的。
說輕也輕,晉王妃並沒有怎麼樣,所以,方二奶奶和莫姑娘罪過就沒那麼大了,罰了一筆銀子,然後方二奶奶坐了幾個月的大牢。
至於莫姑娘,因為關係到長寧大長公主的臉面,莫姑娘交了好大一筆銀子,被接回家去了。
就算莫姑娘沒有坐牢,可是晉王府和長寧大長公主府的官司成為了最熱議的話題。
雖然這場官司本就是因為口舌才引起的,可人的嘴巴是永遠堵不住的。
方二奶奶多舌,莫姑娘一個黃花大閨女,但誰不知道她一個公主府的嫡出姑娘摻和進去,是違背了婦德。
天下沒有幾個是真正愚蠢的人,不過是為了將會得到的利益甘願犯愚蠢,值得犯蠢而已,沒縫的蛋,外人都想撕開一個口子。
三房就是那個口子,現在自己裂開了,那些人還不使勁的把裂口開大一點。
當初因為晉王這個王位,三房和二房那都是使命的算計著蕭越,所以那些人和三房的人各懷鬼胎,心照不宣的一個說,一個接,捏造散佈流言,同時自己也堅信那流言來。
只是沒想到晉王妃會破罐子破摔,不顧自己的聲譽當場就鬧了起來。
更過分的是,晉王府,安遠侯府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有什麼隔閡,反而連的更緊了。
這件事情上,至始至終,長寧大長公主都沒有出面來辯解一二分。
公主府的門也都一直是關著的,所有的進出都是側門,角門。
可在顧念看來,三房為什麼要說這些呢?當初既然爭位置已經失敗了,更何況,老太妃臨死前可是留了一封信給三老爺的。
又是什麼誘使三老爺沉浸這麼多年之後,又冒頭出來?
顧念揉了揉額頭,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