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彈幕,林楓笑了笑,道:“有的朋友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等會兒,我要在這裡挖一個雪洞,當我今晚的庇護所。”
“雪洞,顧名思義,就是在雪堆處挖一個容身之所,它是低溫求生時,必備的一種禦寒方式,也是庇護所的一種,我記得我之前說過。雪洞可以幫你抵禦風寒,甚至可以用來儲藏食物!”
“說起雪洞,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就是個中高手,這是他們在嚴寒之地,賴以生存的絕技!”
林楓說完,直播間中又有人議論道:
“不是愛斯基摩人嗎?”
“愛斯基摩人與因紐特人只是叫法不同吧?”
“不一樣的吧?楓爺,解釋一波!”
“233333”
一時間,滿屏的彈幕,全是問題,林楓見狀,只能一一回答:“愛斯基摩人與因紐特人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愛斯基摩人這個稱呼最開始是由印第安人叫起來,意為吃生肉的人,在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人有矛盾,兩個鐵頭娃經常約架,所以這一名字顯然含有貶義。”
“他們自己並不喜歡這個稱呼,而是稱自己為因紐特人,即‘真正的人’的意思。在06年,因紐特民族特意釋出了一個宣告,來糾正世人的這種叫法。所以,當年你在北極圈遇到因紐特人時,千萬不要叫他們愛斯基摩人,以免被群毆。”
“因紐特人與我們一樣,都是黃種人,蒙古人種。在過去,他們是靠著在還上捕魚和雪地裡打獵為生,如今大多生活在北美的阿拉斯加地區,社會程度趨近於文明社會,與他們的祖輩已經截然不同了。”
聽了林楓的解釋,又是一波彈幕襲來。
“我一直以為因紐約人跟老美長得差不多,原來也是黃種人?”
“666,漲姿勢了,這個得拿筆記下來,以免高考會考!”
“一邊看著楓爺的直播,一邊做地理卷子,美哉美哉!”
“樓上的,同道中人啊!我們地理老師在我的說服下,也成了楓爺的粉絲,經常在課上給我們放楓爺的影片!”
“我擦,這麼好?”
“我缺一個這樣的老師……”
看到彈幕有人吹捧自己,林楓尷尬地笑了笑,上課的時候,放我的影片,這真的好嗎?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什麼問題,畢竟自己做的荒野直播,也算是科教類節目,還是有很多地理知識的。
緊接著,林楓繼續說:“剛才,我看到還有不少人問,為什麼雪洞或者說因紐特人的冰屋可以取暖?”
“原因其實很簡單,雪洞是一種挖出來的人工庇護所,所以積雪中會夾雜著大量的空氣,而空氣本身就是熱量的不良導體,再加上可以避風,所以洞內的溫度會比外面高出不少!”
“在夜晚時,外面的溫度可能會達到零下50度,但雪洞內的溫度,可能只有零下十幾度,甚至能逼近0度!”
“這並不是開玩笑,只要你的雪洞製作合理,它裡面的溫度,絕對可以讓你安心地睡上一覺。但現在,因為時間來不及了,所以我只能挖一個相對簡單點的,只要能平安度過這場暴風雪就可以了。”
說話間,林楓已經脫下了登山包,將滑雪板從上面解了下,“我沒帶鏟子什麼的,所以只能它了,這就是我之前說過的,工具的重要性,如果當時我為了減輕負重將它丟掉,那現在我就只能靠雙手來挖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