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282章 篾匠技藝(1/2,求訂閱!)

(求訂閱,求月票!)

話落,林楓帶著三根細竹,來到沙灘上,先取出石刀,在礁石上蕩了蕩,以增加鋒利度。

磨完刀後,便開始劈改竹子。

第一步,他先將三根竹子,攔腰斬斷,分為六段,每段長約一米。

接著,再用石刀將竹子豎向劈開,一分為二,變成竹條。

隨後,拿出其一,立在身前,找準位置,在竹條頂端劈出一個長約1公分的缺口,嵌進刀刃,用手輕輕一掰,便取下來一條竹篾!

半根竹子,可以改成十多條1公分寬,一米長的竹篾!

忙了好一陣,大約有兩三個小時。

三根細竹,分成了數十條竹篾,全部剖削完畢。

林楓緩緩道:

“竹簍,曾經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盛器,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這種古老的篾匠技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

“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

“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崩潰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了!”

“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考古學家們就曾發現過竹子實物,所以,竹編制品一直都是原始技術中較為重要的一環。”

說話間,林楓將所需的竹篾準備好,跪在沙灘上,繼續說:

“而竹簍,又是最常見的原始器具,極具代表性。說到竹簍,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只不過,隨著時代地變遷,一些竹編制品,也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野。”

“但沒關係,今天,我會把這種古老的蔑匠手藝,在直播間裡展示一番,讓你們大飽眼福!”

“首先,編制竹簍的第一步,要打方底!”

林楓一邊說,一邊拿出5根竹篾,橫向擺在地面上,做為經條。

隨後,又取來一根當做緯條,以挑一壓一的方式,利用“十字編織法”,穿過經條。

如此反覆,不多時,11根緯條,5根經條,終於盡數串疊在一起。

方底編好。

“第一步完成,大概就是這個效果,我編得可能不太完美,跟專業的手藝人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林楓將方底在鏡頭前展示了一番,而後繼續道:“但沒關係,咱們是務實派,只要結實耐用就好!”

下一秒,直播間中,觀眾們見到林楓編制的籠底,紛紛驚歎:

“666,太厲害了!”

“主播真的是全能!”

“開局一雙手,裝備全靠造!”

“楓爺牛逼!”

“徒手打天下!”

放下籠底,林楓起身回到營地,邊走邊說:“現在,我需要一組固定板,然後才能圍蔑,編織簍身。”

尋了半天,他選了一處大小粗細都比較合適的矮樹,掄起石斧砍了兩三下。

咚咚咚!

樹幹上出現缺口,林楓抬起腳,將其踹下,而後又沿著中心線,劈成兩半。

有了石斧後,幹起活來,效率確實提高了不少。

小臂粗的樹幹,用不了幾分鐘就能搞定。

“固定板的作用,可以壓住籠底,降低編織難度,是必要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