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裡吧!”
選好了地點,林楓將那些樹幹全都抱了過來,挑選出八根長短一致的,將一端用石刀削尖。
削完後,先拿起一根,找好位置,插入地面。
高度大概在自己的眉間。
為了保證穩定性,插入地面後,林楓又用石斧敲了敲,直到用手無法搖動才作罷。
隨之,在這根木棍旁邊的平行位置上,繼續插入一根。
兩木棍相鄰。
中間留出4公分的縫隙。
最後,在與之對應的直線位置上,再插入兩根,與之前的樹幹相距近2米。
“這是一面牆。”
“等框架建完之後,找一些3公分粗的樹幹,將縫隙填滿,就像建造熱反射牆那樣,頂端用樹皮繩綁緊,就會變成一面既美觀,又堅固的木牆。”
話落,繼續如上操作。
四面牆體的框架,很快便做完了。
“牆體不用急著完善,咱們先搭屋頂。”
“屋頂,要做成三角形的,因為防雨效果好。”
“不過,再做屋頂之前,我得先搞個三角梯,不然高度不夠。”
三角梯最為穩定,製作簡單,無需太多工序,比直梯實用得多。
說完,林楓找來三根較短的木棍,用樹皮繩,綁在一起,將其變成三角體,放在地面上。
每個三角面,分別用木棍和繩索固定。
“架設屋頂,對高度是有要求的,沒有三角梯,根本無法完成。等茅屋建好後,我們還可以把三角體改裝成椅子,並不會浪費掉。”
“呼——!距離天黑還有段時間,再加把勁。”
話落,林楓加快了速度,先用樹皮繩綁住兩根長木棍的一端。
隨後,踏上三角梯,將其中一根木棍的尾部,綁在一處房樑上,用樹皮繩勒緊,輕輕放下。
轉而繼續綁另一邊。
這樣一來,一個三角形的屋頂框架,便完成了。
最後,在兩個三角形的頂端,架設一根與木牆等長的樹幹,兩端分別用繩索固定。
到此,茅屋的大致框架,就出現在了觀眾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