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317章 高階玩泥巴

半個小時後,林楓收拾妥當,背上竹簍和石斧,沿著石道,往海島的腹地走去。

歐羅迪亞島嶼的形成原因,跟一般的太平洋島嶼略有不同,並不是火山岩和珊瑚礁堆積成的。

而是因為海底岩石圈板塊的拉張應力,擠壓出來的新地殼。

這種新地殼,在太平洋信風,經久不衰的風化作用下,完全碎裂,理化性質改變,從而形成了結構疏鬆的風化殼,使得島內的土壤母質得以儲存。

所以,這裡的泥土種類非常豐富。

林楓邊走邊說:“關於土壤,這是地質學的範疇,我知道得也不多。不過,就生存而言,就燒製土陶而言,我們所選取的土壤,必須有良好的可塑性才行。”

“換句話說就是,一定要找那些含沙粒少,有黏性的土壤,這樣的話,水分才不容易從中透過。”

“大家應該都知道,黏土是由矽酸鹽礦物在地表風化後形成的,色白而耐火,是燒製瓷土的絕佳原料。多出現在水源附近,所以,我們可以去噴泉樹那裡看看,或許會有發現。”

“當然了,如果找不到黏土也不要緊,一般的泥土也能勝任,就是容易碎裂。”

“但沒關係,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透過新增熟料來解決。熟料,就是指那些燒製好的陶土,將其碾平壓碎與泥土和在一起,這樣在燒製的時候,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一路沿著石道,步入林中。

沒多一會兒,他便在營地不遠處,找到了那條由樹水沖積而成的溝渠。

渠中,溪流潺潺,幾近乾涸。

兩旁,附著著大量的褐色泥土,細膩綿軟,輕輕用手一抓,便可留下指痕。

“這裡的泥土,經過溪流的灌溉,黏性很大,雖然不是純正的原生黏土,但也可以拿來用。”

“最重要的是,離營地很近,方便搬運,我們可以把這裡當成取土點。”

說著話,林楓卸下竹簍,用石斧在水渠邊砍了幾下。

待到泥土鬆軟後,伸出手輕輕一扒。

一大塊溼乎乎的黏土,便被取了下來。

林楓左瞧右看了好一番,最後用手指拈了一些土塊,點頭道:“土質不錯……幾乎沒有沙粒,非常適合燒製,我們再取一些。”

說話間,他在水渠邊,一共挖了四大塊兒乾溼適中的沙土。

當然,這些還遠遠不夠。

茅屋的屋頂,至少需要上百塊瓦片。

此外,窯爐和鼓風系統,還要用上一部分。

所以,前前後後,他一共往返了四次,取了四大簍。

初期的搭窯和拉坯,應該是夠用了。

取完土,林楓吃了點木薯,在茅屋裡小憩一會兒,然後便開始著手製坯。

“各位,我決定先制瓦坯,因為瓦坯需要時間晾曬。趁著這段時間,可以著手其他的準備工作,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約工時,好了,我們開始。”

“瓦片,我想做成長方形、頂端帶圓孔和榫頭的制式。”

“因為上面有榫頭,剛好可以搭在屋頂的椽子上。同時,帶有圓孔,也方便結紮樹皮繩,讓瓦片與屋頂更貼合,分散主樑的重量。”

“瓦片可不比茅草,一旦沒做好,很可能就會屋毀房塌。”

說著話,林楓從一旁找來一小截枯萎的合歡樹枝,形制筆直。

在將其一分為二後,他只取了其中一半。

“印坯之前,需要圍一個模具,跟瓦片形狀一致。”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做出來的瓦片,款式一致,誤差很小,方便快捷。”

木條共分為六段。

每一處,均用石刀刻下一道凹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