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你們的節目太假了,哪有孩子像《爸爸去哪兒》裡面一樣,那麼聽話的?”
“就是,有句俗語說得好,七八歲的孩子討人嫌,就因為你們是明星,所以你們的孩子們就這麼與眾不同嗎?”
“孩子們不聽話就強制讓他們聽話,就這麼虐待孩子,還讓他們壓抑自己的天性,《爸爸去哪兒》有什麼資格再繼續播放……”
這些人倒是聰明,知道從其他方面比的話,《失蹤的萌娃》是比不過《爸爸去哪兒》的,索性就直接從孩子們身上下手了。
他們提出來的問題,主要就是針對孩子們太聽話、太懂事了。
這也算是另闢蹊徑,因為七八歲以下的孩子們,除了那些患病,或者孤獨症的孩子們,哪個孩子不是活潑好動、調皮搗蛋、愛耍小脾氣的?
憑什麼你們這檔節目裡的這幾個明星藝人們的孩子們,就都這麼聽話啊?
難道真是‘別人家的孩子’嗎?
《失蹤的萌娃》裡面的嘉賓的粉絲和支持者們,也真是夠噁心人的。
其實他們的這些評論,總結起來就是一個極其尖銳的話題,就是‘明星子女’和‘普通人子女’的概念。
這是要開始搞身份劃分了!
一張口,就是你們明星子女怎麼怎麼樣,我們普通人子女又是怎麼怎麼樣。
怎麼著,明星子女就高人一頭,就應該聽話,普通人子女就要耍小脾氣,不懂事了?
在這些人的引導下,果然有很多網友被代入了坑裡面:
“是啊,為毛我們家的孩子們就這麼不聽話啊?”
“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教育方法不對,可是試了黃老師的教育方法之後也不行啊?”
“原來是強制孩子們去進行節目拍攝啊,我說她們怎麼那麼聽話?”
“這麼說的話,那些孩子們說的話,還有那些行為,都是被人教的了?”
“要是這樣的,我們的孩子肯定也可以拍得這麼乖巧、懂事……”
誰家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喜歡啊?
這些人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把這些做父母、做爺爺奶奶的心裡面,‘我家孩子是最好的’這一點想法,給徹底引導了出來。
當這個想法出現之後,那肯定就是再怎麼壓都壓不住了。
憑什麼明星子女就得比我家孩子強啊?
這肯定是作弊了,孩子們原本的性格肯定不是這樣的!
就這樣,在這些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網友們的議論風向出現了偏差,10個人裡面至少有3個人,是在質疑《爸爸去哪兒》裡面孩子們的表現。
如果單從輿論上來看,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看好《失蹤的萌娃》。
到現在,他們算是拉到了三成的輿論支援,應該算是成功的了。
但是這些《失蹤的萌娃》嘉賓的粉絲以及支持者們,還是不滿足。
他們抓住機會,開始洗白自己的偶像們了:
“我們家湘湘家裡的孩子,那才是真性情,人家穿貴衣服怎麼了,那是人家有錢。”
“女兒富養、兒子窮養,我們普通人都這樣,明星這樣不也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