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只是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在導師坐席上的四位導師,那臉上的表情也是相當難受的。
本來以為這小姑娘開始彈唱之後,肯定會把歌曲給唱完的,沒想到就只唱了一半。
現場的攝影師,很有眼力見地把鏡頭轉向了現場的觀眾還有導師。
幾位老師彼此之間交頭接耳,臉上明顯帶著期待和無奈,那混雜在一起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
現場的觀眾朋友們也一樣,他們的議論聲似乎更加多一些,把現場所有人的情緒都給帶動了起來。
不過這和月月沒啥關係,為了節省時間嘛,總不能還真地把整首歌都唱出來啊?
“這就是獨屬於琵琶的流行音樂,在剛剛的歌曲中,她可以是木吉他、電音吉他、空靈鼓……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早早地就用一件樂器,就開創出了更多的音樂形式。”
月月抱著吉他,看著觀眾席說道:“有大哥哥、大姐姐可能不相信,覺得這就是琵琶的極限了!你們可能會問,它能玩爵士嗎、能來說唱嗎……或著能拿出點更好玩兒的來嗎?那……這個呢?”
叮叮!
一邊這樣說著,月月又一次彈奏起了琵琶,相比起剛剛的動聽和歡快,這次的聲音似乎是從遊戲裡面走出來的。
因為這個音樂不論是對大人,還是對孩子們來說,都很熟悉!
它來自一個經典的遊戲,名叫《超級瑪麗》,它是陪伴著很多80、90後成長起來的,很考驗智力和動手能力。
聽到這個熟悉的音樂聲,甭管是現場還是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全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電視螢幕中也出現了超級瑪麗的形象圖,紅帽子、藍色揹帶褲,用頭去頂一個問號,然後就會出現金幣的符號……
音樂和形象圖,成功引了觀眾們對這款遊戲的記憶。
很多孩子跑去問自己的父母,這個音樂來自哪,那個紅色的小人兒又是誰,怎麼還會出現蘑菇和金幣……
“從流行到搖滾,再從搖滾到到能夠喚醒人記憶深處的童年時光!”
月月停下彈奏,把手中的琵琶展示給觀眾們看,口中說道:
“那麼這把樂器叫做琵琶,誕生在秦漢時期,它是世界上最早有品的樂器,是由‘頭’與‘身’構成,頭部包括弦槽、絃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世界上所有的弦類的樂器,不論是吉他、月琴、阮,所有樂器的品都來源於她,我們有一句話叫做品格為上,而‘品格’是我們華夏人發明的!”
月月的演說還在繼續,因為她的演說題材是琵琶,所以伴隨著她的演說,總會摻雜琵琶的伴奏。
當然了,這些伴奏並不相同,從最簡單的獨立音節到一段音樂表演,最後就是邊彈邊唱。
每一次月月的彈奏,都能給觀眾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讓他們感覺舞臺上的似乎並不是一個孩子,而且一位鍾情於表演的琵琶演奏家。
……
“大家都知道,我的父母都是明星,相比起很多的同齡人,在物質方面我從來都沒有發愁過,只要我想要的東西,我的爸爸、媽媽都會買給我。
但是我也失去了同齡人應該有的生活,我不能隨便出門,出門就要帶上帽子和口罩,我也不能經常在父母的陪伴下去遊樂場玩,因為只要有我的父母在,他們就會成為大眾的焦點。
所以,我平時最多的就是呆在家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喜歡畫畫、喜歡跳舞、喜歡音樂……後來我接觸了琵琶,我發現這一個很神奇的樂器。
它能帶給我很多新奇的感受,能夠給我帶上心靈上的滿足,所以我很喜歡琵琶,我也很努力地去學習琵琶!”
說到這裡的時候,月月停頓了一下,她掃視了一下現場的觀眾們,最後對著攝像機的方向說道:
“我的老師跟我說過,我們華夏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文明歷史和燦爛文化,華夏傳統音樂作為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內涵豐富,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