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
當最後一件樂器展現之後,左側的熒幕以及燈光,突然變得黯淡下來。
所有的鏡頭都給到了劉子夏的身上。
他繼續介紹道:“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生,是除了花臉和‘醜’角之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為老生、武生以及小生。
在‘生’這個行當裡面,又細分為安工老生、靠把老生、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
咚咚咚!
隨著劉子夏的訴說,現場響起了板鼓的聲音。
左側舞臺上的燈光再一次亮起,一名名不同‘生’角裝扮的京劇演員出現在舞臺上:
身穿著靠,頭戴著盔,穿著厚底靴子,手持長柄武器的長靠武生,身材魁梧、氣宇軒昂!
穿著短裝,穿薄底靴,用長兵器或者短兵器的短打武生,身形矯捷、容貌俊逸……
每一位武生、老生也好,小生也罷,全都帶著妝容、穿著各種京劇‘生’角的戲服。
他們就像是商量好了似的,隨著戲曲伴奏,除了展現身段、動作之外,也是亮起了嗓音:
像《捉放曹》的陳宮、《三孃教子》的薛保、《石秀探莊》的石秀、《西廂記》的張生……
每一個角色都表現得入木三分,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字的唱腔、每一句戲詞……
這沒有十年,甚至是幾十年的功夫,絕對錶現不出這麼完美的狀態!
好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
觀眾們在劉子夏的講述,以及每一位‘生’角的表演中,好好過了一把票友的隱!
原本京劇是華夏中、老年人的專屬曲目,這次僅僅只是各個‘生’角的登場,就吸引住了年輕觀眾們的注意力。
他們聚集在電視機、津天電視臺客戶端前,聚精會神地看著,同時也在瘋狂地發著彈幕:
“從沒想過,原來咱們華夏京劇只是一個‘生’角就有這麼多的演繹方式,真是絕了!”
“看咱華夏的京劇,不比看那什麼歌劇要來得過癮嗎?瞧瞧吧,這才叫民族的!”
“我覺得我愛上咱們的國粹了,回頭我一定要把我家兒子送去學戲不可……”
觀眾們沸騰起來了!
在這個華夏年輕人都去追逐國外影片、歌劇、音樂劇……的時候,華夏戲曲難道不能崛起嗎?
當然能!
就從這裡,就從這一刻起,就從下一代開始!
不少觀眾心中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戲,不能讓先人留下來的東西,丟了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