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的三位合夥人分道揚鑣之後就真得散了,而不是像電影中那樣,最後三人又再次站在一起共同戰鬥。
想到這裡,高飛心裡也不禁有些慶幸。
幸好當初他在公司草創的時候沒有踩這個坑。
說實在的,高飛很不理解歐美的那套邏輯。
“上下有序,長幼有別”有錯麼?
為什麼偏偏要和下屬亦或是晚輩打成一團呢?
難道這種平等自由的企業文化就能逆轉人性麼?
也幸好從一開始高飛就沒有信他們的那套,所以後來才沒有鬧出什麼亂子。
當然,高飛在公司也不是照搬大宋的那一套。
只是適當的尺度和距離,其實是有助於大家相處的。
關於這一點,無論是在公司裡,還是在家庭上其實都是一樣的。
所以在華夏傳統人際關係學裡“千萬別和好朋友合夥開公司”的說法還真不是調侃之言。
至少在國內商界,從親密無間到“分手”的案例就屢見不鮮。
除了新東方的三大佬之外,萬通六君子、真功夫內鬥、國美之爭等等,曾經的好兄弟、好哥們,最後都難免劍拔弩張。
甚至像萬通、新東方這樣能“和平分手”都算好的了。
有些嚴重一點的,比如像快餐連鎖企業“真功夫”這樣,到最後“內鬥”其實已然成了惡鬥。
最後一番爭奪下來,夫妻離異、前夫入獄、母女反目、妻弟上位……
嘖嘖~可以說內鬥到最後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贏家。
當然,像“真功夫”這樣為了公司最後鬧得夫妻反目的終究還是少數。
大部分創業公司能成功,都是因為有一個說一不二的核心。
因此即便發生了內鬥,最後也最多就是元老出局而已。
正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如今周易雖然沒有這樣的情況,但是經此一遭卻給高飛提了一個醒。
畢竟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是希望能和公司元老一起共富貴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中國合夥人》這個專案立項之初其用意雖然是想講述中國企業家的故事。
但實際上又何嘗不是在講述俞敏紅這一代人的青春呢。
所以在回去的路上,想到這一點後高飛自己都忍不住樂了。
一個八十年代,一個九十年代。
感情他這是踹了青春片的老窩是吧?
不過雖然兩部電影的背景時代不同,但是其核心都是在講述青春與成長,這卻是沒錯的。
只是在俞飛虹的鏡頭裡,青春更加感性,而是陳可欣的電影中青春更加理性罷了。
或許這就是男導演和女導演的不同之處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