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距離京師德勝門,只有兩百里路。
小皇帝等同於在家門口,帶著十萬大軍,被敵人給抓走了。
而後的結果。
便是封建皇朝專制達到巔峰,皇帝大權獨攬,變成了權臣執政。
再然後的皇帝,說話就不太好用,而且很容易出現意外,要麼被宮女刺殺,要麼剛登基吃顆紅丸就死了。
要麼掉水裡驚慌而死,最後傳位給弟弟,讓弟弟找了棵歪脖子樹上了吊。
唯一在位時間久的皇帝。
還是因為有權臣庇護,當做弟子傳授的緣故。
只是在張居正死去之後,萬曆顯然沒有重新執掌上大權,最終導致與臣子們割裂嚴重,最終三十年沒上朝。
可即便三十年沒上朝,對外戰爭就沒輸過,開啟了萬曆三大徵,而且都是皇帝自己掏的錢。
當然,為此也間接害了萬曆之後的皇帝,權臣們重新執掌軍隊之後,就沒怎麼打贏過。
當然。
這些事兒,也就秦風偶爾會想想。
但架不住,對如今的處境,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因為像極了。
慶皇只知曉,年輕不知兵的帝皇,不適合掌管兵馬。
而這兵馬,又必須保證在秦家人的手裡,才能保證皇帝如臂揮使,不被架空。
秦風雖然相對年輕,可功勞跟威望實打實在那裡擺著的。
而且最為關鍵的。
在慶皇的眼中,秦風相對較‘懶’,根本不會想著處理本該屬於皇帝的政務。
加上叔侄二人的關係,被慶皇不斷的拉近。
慶皇覺得,至少將天下兵馬交給秦風接觸,比較穩定。
不容易出亂子。
“大慶的天下兵馬,分為兵部以及五軍都督府。”
“兵部調兵不掌兵,五軍都督府掌兵,卻沒有調兵的權利。”
慶皇看似在給秦風說著。
實際上也是說給秦雄英聽。
秦風自然也清楚。
調兵權,跟執掌兵馬的權利分開了。
這樣能極大防止軍隊作亂。
即便作亂了,也只是一股兩股的,兵部調集其餘兵馬,基本上很快就能將其徹底剿滅。
當然。
這是理想狀態下的。
“如今五軍都督府的,都是跟朕打過江山的老勳貴。”
“就比如這京都附近的兵馬,如今多由藍田負責。”
慶皇說到這,也有些唏噓。
本來。
大慶朝廷的一切排程,都是在為秦標繼位做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