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秦棣反應最快,明顯愣了下,很快便憋紅了臉,忍著別笑的太過分。
秦樉身子後仰,同樣笑得不行。
慶皇也明白了。
在京都,揹著書包的多是書生,一般早已成年。
而在廣寧城……
揹著書包的,多是學生,並未成年。
初中生,也就十三四歲。
那御史家的女郎,怕是大了不止十歲。
最為關鍵的。
是遼地律法,十八歲才許成婚。
因為是秦風說的,遼人執行的普遍很死。
秦風也忍不住笑著。
那女郎用盡了一生的勇氣。
最終換來的,恐怕是一生的內向。
還真應了那句話。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哪怕是御史家的姑娘,莫非還能當真等到那學生成年嗎?
秦風認為很難。
因為遼地厲害的年輕人,實在太多太多太多了。
父子幾人都被這有意思的事兒逗樂。
唯獨秦雄英聽得滿臉懵,雖不懂,但瞧見爺爺叔叔們在樂,也跟著笑,仿若聽懂了般。
這基本也代表著。
遼地的少年,在同樣的年歲下,在身高上當真有很大的差異。
這是環境、飲食結構等等諸多因素引起的。
這也就是為何,南方人多打不過北人的原因之一。
北人相比南人更高大。
哪怕戰鬥到山窮水盡,北方人十三四歲就能上戰場。
而南人若是在這個歲數,對上同樣的北人,沒有多少可打性。
慶皇能以南人為基礎,一舉北伐成功,建立大慶,在古往今來中,都完全稱得上是奇蹟。
更不用說。
在慶皇的統治之下,遊牧民族的老巢都被端了。
大慶更是達到了古往今來最為遼闊的版圖。
影響力更是空前的遼闊。
如此龐大的帝國,幾乎無任何外敵敢抗衡。
過年本就是放鬆的時候。
父子幾人帶著秦雄英,或吃飯或閒聊。
即便是聊到政務了,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太緊張的狀態。
聊著聊著,慶皇再度看向了秦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