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門大事,照例都是由老祖在幕後決斷。
決斷之後,再由掌門,及以下實權長老,按部就班商議細節,並具體施行。
太阿、沖虛、太虛三門的老祖,已經暗中議定了。
之後“三宗合流”的事,就開始真正推進了。
這件事幹系太大,三門之中,包括各宗的掌門長老,很多人都有些不樂意。
但這是老祖的意思,他們也無法違背。
老祖修為高,站得高,看得也遠。
不站在老祖的位置,不知道老祖的顧慮,也不知這全域性的謀劃。
這點各宗掌門和長老都明白。
因此儘管很多人對此頗有微詞,“三宗合流”,還是在暗中,一點點地向前推進。
待一系列瑣事都商議得差不多了,太阿,沖虛,太虛三門的掌門,便聚在了一起,最終來決定“合流”的具體事項。
這些事無需勞煩老祖,由他們這些掌門來討價還價。
最後確定好章程,再呈給老祖過目,老祖點頭,事情便最終確定了。
太虛門一處密閉的大殿中。
太阿、沖虛和太虛三門的掌門,聚在一起議事。
“三宗合流,名義上,三門統一,但各自的掌門,以及長老教習的職位不變。”
“弟子不變。”
“各自宗門的許可權不變。”
“各宗老祖,掌門,依舊對各自宗門事務,有著獨立的決斷權。”太虛掌門道。
這也是一種妥協。
否則若抹去了太阿和沖虛兩門的權柄,就真的成了“吞併”了。
這也與太虛門“攜手互助”的本意背道而馳。
“但是,”太虛掌門道,“如有重大事項,必須三宗聚首,開會商議。多數同意的決案,方可施行。”
“而我太虛門,有一票否決權。”
這是太虛門的權利。
太虛門如今勢大,在三宗中地位最高,三宗合流,沒要獨斷之權,而只是要了一個“一票否決”權,已經算很大的讓步了。
太阿掌門和沖虛掌門也都點頭認同。
這些事,大家都心知肚明。
太虛掌門便繼續道:“以下,便是一些具體互通的事項了……”
“宗門令互通,三門的弟子,可以憑藉各自的宗門令,互相拜訪三宗的山門,不受限制。”
“太阿令,沖虛令,太虛令,一視同仁,都可視為三宗合流後的本宗令牌。”
宗門令至關重要,也象徵著弟子們對宗門的歸屬。
但現在合流之初,不宜統一,以免太阿和沖虛兩門弟子心生排斥。
而且宗門令構造複雜,造價也高,需以雷磁大陣為基底,變動陣法底層,擴充套件陣樞,增添序列,還要內嵌懸賞籙和功勳籙兩大體系,短時間內,不是那麼好統一的。
尤其是功勳體系,這直接關係到各宗的傳承體系,不可貿然改動,只能循序漸進。
太虛掌門道:“三宗令牌的功勳籙,日後會逐步打通,彼此功勳和懸賞共享。”
“各宗功勳籙的獎勵,先拿出一部分來互通,後續再根據情況,逐步放開,最終合為一宗。”
“但各自宗門的核心傳承,可以保留……”
“三宗合流後,對弟子的傳道授課,也會互通有無。”
“太阿,沖虛和太虛三門的長老,教習,會各自流動,共同傳授弟子修道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