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滿身鮮血被捆綁在十字架上,其下堆滿了柴薪。
在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公國,維也納,維也納大廣場中。
在萬千羅馬教廷信徒冷漠注視下。
坐在那裡的教皇,對試圖摧毀羅馬教廷統治的斐迪南一世進行裁決,宣判斐迪南一世死刑。
火焰頃刻間燃起,劇烈地炙烤和疼痛,使得斐迪南一世進行奮力掙扎,併發出淒厲的哀嚎。
火焰在焚燒著身體,身影在影響著火焰,好似炎魔一般。
紛飛的雪花未等落地,觸碰到火焰的瞬間,便嗤然而化。
斐迪南一世在關鍵時刻,放棄巴黎戰場,率領五十萬十字軍反攻教廷,使得西班牙帝國國格、西班牙“舊羅馬教廷”雙雙得到世界認可的行徑,視為對神聖羅馬帝國、羅馬教廷的雙重背叛。
教皇彼得七世不惜以人世間最惡毒的語言,來形容斐迪南一世的背叛,甚至將斐迪南一世與為了三十銀幣出賣上帝的加略人比喻。
站在羅馬教士隊伍中,身披紅衣,顯然是教廷高位的樞機主教,卻兩副東方面孔的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陳家大族老陳平,默契地撇了撇嘴。
廢物!
用十字軍攻擊羅馬教廷,這是人能想出來的嗎?
斐迪南一世從巴黎戰場,拱手將法蘭西王國送給西班牙帝國,對神聖羅馬帝國發動攻擊,這其實沒有什麼問題。
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有三百九十個公國、侯國、信仰貴族領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騎士領地等。
斐迪南一世完全可以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對這些公國、侯國、貴族領地等進行清洗,同時,在軍中扶持屬於自己的勢力。
將服從自己的將領留下,把拒絕聽令的將領送去死亡。
如此一來,哪怕羅馬教廷,或者教皇下令,斐迪南一世都可以以“偽令”予以否認,領著大軍轉圈圈,畢竟,這十字軍軍權是彼得七世親手交給斐迪南一世的。
以教皇彼得七世的身體情況,不可能也做不到,親臨戰場剝奪斐迪南一世軍權的。
斐迪南一世可以利用時間,不斷鞏固軍權、地盤,等到勢力大成,再向羅馬教廷,向教皇彼得七世攤牌,將皇權置於教權之上。
可是,斐迪南一世卻愚蠢的,直接領軍攻擊教廷,命令十字軍揮舞刀劍衝向教皇,這簡直不是人。
要知道,從兩百年前,神聖羅馬帝國內部就發生了重大改變。
在五十年前,神聖羅馬帝國的字首,其實就隱形進行了更改。
真正的稱呼,該是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
偌大的帝國,主體是德意志人。
現在的神聖羅馬帝國,屬於哈布斯堡王朝,但對於德意志貴族而言,哈布斯堡不過是理想傀儡罷了。
即便哈布斯堡王朝連續出了幾位英明神武的君王,甚至出現了有著虔誠信仰,有著西班牙和勃艮第文化背景的世界霸主卡爾五世,依然沒能對帝國主體進行更改。
卡爾五世在死前,也是黯然讓位於胞弟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的能力,連卡爾五世都不如,這場恥辱性大敗,更是將哈布斯堡王朝幾代皇帝努力付之東流,如今,德意志貴族趁機清洗了其他在國內、軍中的勢力,神聖羅馬帝國已經被德意志貴族完全掌握。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由七大選帝侯產生,包括三個教會選侯和四個世俗選侯。
德意志貴族佔據了絕對多數,一個教會選侯,三個世俗選侯,可以預見,斐迪南一世死後,新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會出自德意志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