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鋒沒想到自己到底是低估了這次鑑寶大會,居然還會有神器出世,若真有永樂大典的遺篇,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即便只是文獻資料,也對歷史研究大有裨益,若真記錄了百工技藝那就更不得了。
要知道現在的古玩市場中,哪怕只是民國時期的仿製品,價格都已經高上天了,若是清朝時的仿製品就更不得了,若真是元,宋時期的古物,那更是堪稱國寶。
可如果真有古時候的製造之法,工藝技法重現於世,那無異於印鈔機呀!
一個宋代青花瓷瓶,隨隨便便都能拍出數千萬甚至過億的天價,若是有人能用古法制造出來,再加上各種做舊的方式,恐怕比印鈔機都賺錢。
而這閻景生恰恰就是這樣的人,他所仿製出來的物件,在業內堪稱宗師級別,若是做舊得當,真可以以假亂真。
所以這一次他召集的鑑寶大會,又傳出永樂大典遺篇,人們立刻斷定,他是掌握了古代某些失傳的工藝技藝,如今將遺篇拿出來做嫁妝,必然讓人趨之若鶩。
根據情報顯示,這一次來參加鑑寶大會的眾人,竟然有不少都自詡是古時官宦人家嫡傳子弟,還有一些人自詡皇親國戚。
其實這在古董圈裡是很常見的現場,畢竟拔高自己的身份,自己手裡的‘貨’也就有了出處,更真實,更能賣個好價錢。
所以大家都玩命似的給自己鍍金,拼命的往古時候的王公貴族,世家門閥上認祖歸宗,這個是王爺的後人,那個是國舅的嫡親,甚至還有不要臉的說自己是太監的後人。
這不是開玩笑,是古玩界真實的故事。
當然也是古玩騙子做局的噱頭,說是某年皇宮大內丟了皇帝摯愛的珍寶,並有訊息傳出,同一時間有個小太監無故失蹤了,不用說,人們也能猜到,一定是這小太監偷了皇帝的至寶後逃之夭夭了。
一時間這件事兒傳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不少人都暗中尋找這小太監,想要將皇帝的至寶據為己有。
不過一晃幾年過去了,小太監彷彿人間蒸發了一般,不少人對這事兒也已經淡忘了。
突然有一天,一個來自偏遠邊鎮的落魄青年出現在了古玩街,在規格最高的珍寶齋,戰戰兢兢的想要出手一件田黃石螭龍方印章,只是印章還沒有刻名文,不知道是誰用的,但本身田黃石就在當時價值連城,上面更是雕刻的螭龍,那這東西的主人就不難猜測了。
只是賣東西的青年全身土掉渣,說話也是結結巴巴,帶著偏遠邊鎮的口音,總之這東西絕不是他所能擁有的。
珍寶齋中本就顧客如雲,見到這東西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瞬間圈內無數人慕名而來,仔細一盤問這青年才知道,這東西是他叔叔傳給他的,叔叔已經去世,家道中落都吃不起飯了,所以才把寶物拿出來發買為求活命。
一群人精旁敲側擊之下發現,這小子的叔叔竟然是一個太監。
眾人瞬間聯想起了幾年前宮中失竊,皇帝至寶丟失,一個太監突然失蹤的舊事。
那不用說了,這東西就是太監偷走的皇帝至寶啊。
剎那間,這東西在人們心中價值飆升,最終有土財主以天價拿走了這田黃石印。
只是多年之後人們才知道,當年宮中根本就沒有失竊事件,更沒有太監逃跑,開玩笑,皇宮大內要能如此隨便,皇帝還活不活,太監說跑就跑,他的家人還要不要腦袋了?
所以,這件事兒從始至終都是騙子設的局,先把謠言散佈出來,讓人們知道,有這樣一件皇帝御寶流落民間了,然後等上幾年,造假做舊,再跳出這麼個落魄青年,編造一個叔叔無子嗣傳寶與他的故事,這就和前面早就散佈出去的謠言呼應上了,他手中的假貨也就真的成了皇帝御寶了,最後圈一波天價鉅款銷聲匿跡,逍遙快活了。
總之這古董圈內,七分假,兩分騙,只有一分才是真,考驗人的火眼金睛。
劉劍鋒並不在意古玩圈,畢竟行規如此,買賣由人,打眼自負,這就是願者上鉤的事兒。
也不在意突然蹦出來這麼多古代王公貴族的後人,今時今日,難道他們還想復辟恢復帝制,重新回到古代不成?那絕對是痴心妄想,普天下的百姓都不會同意,剛過上幾天平等,公正,法制的日子,又回去給達官顯貴磕頭下跪,去你姥姥的吧!
所以,劉劍鋒的關注點始終還是金闓睿,方式就是高調,手段就是打壓羞辱他,目的就是被激怒的他是否會出動黃泉殺手針對自己。v3書院
可就在這時,手機忽然又收到一條資訊,內容只有三個字:“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