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判斷,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得到了肯定和靈驗。
經過一段時間奮鬥的養雞走廊,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原有設施、場地已不能適應生產的需要。
正是龍飛的運籌帷幄,使養雞走廊進一步發展壯大,在經營模式上實現新的變革。
當時,天河鎮每家每戶都有養雞的傳統,由於這條養雞走廊在當地規模宏大,頗有名氣,村民紛紛慕名前來購買雞苗。
方圓幾十裡有志養雞的村民,在飼養過程中都覺得自己去城鎮買飼料、賣雞所付出的時間和成本高,不如委託鳳山養雞協會代購飼料、代為賣雞來得划算。
機遇往往鍾情於善於捕捉資訊抓住的人。
龍飛了解到這一資訊,敏銳地捕捉到,村民的這種需要,也就是說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商機,養雞走廊新的轉機就要到來了。
龍飛又果斷作出採取“養雞走廊與方圓幾十裡的養雞戶村結合”、“代購代銷”的方法。龍飛稱之為“養雞走廊+養雞戶”模式。
不久,這一模式被業內稱為“鳳山模式”。
這種模式將大量的養雞戶由單家獨戶的狀態變成一股合力,有效地促使這條養雞走廊的經營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養雞實踐中,龍飛的一個建議,一個點子,催生了一個使整條養雞走廊生機盎然的模式。
這種模式把7百里養雞走廊帶上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閃耀著一名在火熱時代鍛鍊成長起來的有志青年的思辨精神和經營智慧,使這條養雞走廊的掛鉤農戶大增,肉雞的數量也隨之猛增。
只可惜,好景不長。
這一年下半年,國內市場發生了激烈變化,肉雞滯銷,價格猛跌。
危難當頭,龍飛經過一番認真思考,果斷提出:“我們要轉變思路,把原來的代購代銷變為保價收購!”
保價收購,既可以保護農戶的利益,也保護了農戶與養雞走廊合作的積極性,實乃兩全其美之舉!
全體養雞走廊員工在協會的帶領下,一路高歌猛進,當初靠小小的一間間雞場連起來的養雞走廊,已經華麗轉身,成為龍門縣鳳山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養雞規模的不斷擴張,公司的現有科技不足以使公司發展得更好更快更穩定。
養雞最擔心遇上雞瘟,一旦遇上了辛苦白乾不說,還會“雞飛蛋打”蝕老本。
龍飛每每想起這些,還心有餘悸,半夜驚醒,一身冷汗。
為了確保養雞取得的經濟效益,龍飛又提出:公司要發展,必須科技先行。
然而,他這一計策並沒有得到其他場長和大部分高層的認同。
因為,引進科技意味著大成本的投入。
在事關科技興業這一重大問題上,昔日聞風來投的石文斌等己成為公司高層和大股東,他們採取相信龍飛的眼光,堅定地站在了龍飛一邊,頂住一邊倒的巨大壓力,與反對派展開激烈的爭論。
在龍飛的堅持下,龍飛提出的“科技興業”終於得以在公司實施。併成功邀請龔正道教授和廣信農科院動物科學系相關專家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加盟公司,以10%的股份形式換取專家教授的技術支援。
……
在鳳山大地,人們經常看到一位陌生的中年人。
他身材魁梧、帶著眼鏡、操著流利的普通話。
他往往是星期六來,住一個晚上,星期天便走,偶爾也一連住上幾天。
他來鳳山村,不計客套,不區小節,徑自往合作養殖戶的雞舍裡走;
有時到種雞場裡,檢查種雞的生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