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演員想拿到電影節的重磅獎項是很正常的,即便張中暉這樣拿過影帝的人也不能避免。
甘敬能夠理解他的想法,反過來,他是有點不正常,所以張中暉這樣正常的人不太能理解自己也就很正常了。
不過理不理解這種事不用強求,甘敬現在頗是有些隨心的感覺,給我最好,不給我那就等等再看。
演員這種身份之於甘敬在去掉了一些名利慾望後更顯得無欲則剛了些,也恰是和他對於電影作品質量的堅持理念有所契合。
然而,藝術作品很大程度上在問世之後就不單單是作者的事,觀眾的審美和解讀往往才是佔據了主流的因素。
——你只是個演員,懂什麼電影?
京城電影節是從每年三月份的第一個週六開啟為期一週的電影活動,期間設定不同電影單元,搭建了專案推介會,可謂是國內影響最大的電影節了。
因為時間上的設定,三月上旬的電影節和下旬金曲獎是讓觀眾在農曆春節後習慣性的把目光放在這個月份活動上。
相較於才改名沒多久的申城國際電影節、更多致力於亞洲區域的山城亞洲電影節以及影響力只在一隅的羊城電影節,京城電影節毫無疑問是有著國內最為傳統也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囿於如此,《無間道》在以9項提名入圍電影節之後還是引起了不少波瀾的。
觀眾的觀影體驗固然是一種主觀感受,經常性的不能統一標準,可當很多人的感受一起趨同時,那一部電影的評價就比較能夠服眾了。
“《無間道》的九項提名才是實至名歸啊,最近看通稿尬吹喬雲生真是夠了,我不否認他有實力,可是在《拳王》裡的表現實在是有點奇怪啊,還有,牛康平五月份的《路在前方》真是陷入了純粹藝術片的怪圈。對了,還有頻頻發聲的張中暉,我真想當面問他一句,他到底怎麼看同作裡甘敬的發揮?”
“你可當個人吧,人家是捧一踩一,你這捧一踩三?還是踩三個影帝?高階黑吧。”
“實話實說,《無間道》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甘敬發揮的也很好,可張中暉的發揮一點也不輸於甘敬吧?你想當面問張中暉,我還想當面問甘敬呢,他有臉說自己就比張中暉強?”
“吃瓜路人覺得,這次電影節入圍的人還不錯,兩個算是比較新的年輕演員,三個影帝,挺有衝擊感的,雖然大機率只是陪跑。”
網路論壇上對於電影節的討論角度比較多,事關偶像難免上心,再加上,即便不是偶像,大家聊聊八卦、抒發想法也只是敲敲鍵盤的事。
當然,這對於京城藍光文化來說就不能只敲敲鍵盤了。
“甘哥,情勢不算樂觀,我瞭解到的訊息是其他人都挺積極的。”俞婧在瀏覽完論壇上某一篇引起熱烈討論的相關帖子後又整理了資料才向甘敬彙報。
甘敬沒在意她的結論,反而對過程有點興趣:“你怎麼了解的訊息?找老張問的?”
“雖然前面合作的還不錯,可他團隊在這種事上怎麼會和我們交流?”俞婧連連搖頭,說道,“是透過夏研得到白實影視那邊的關係。”
甘敬一愣,夏研這位海歸導演最開始就是白實影視簽下的,中間自己算是把她借來拍電影順便培養了一下,誰知道,培養著培養著大家就培養出感情了,所以,她和白實合同到期後就簽在了京城藍光。
“白實那邊也是厚道啊。”甘敬感嘆道。
俞婧狐疑:“為什麼是‘也’?”
“唔,對啊,我什麼要這麼用,算了,不重要。”甘敬想了想,說道,“大家積極很正常,你的工作重心不要放在影帝這個獎項上,什麼最佳影片啊、最佳男配啊、最佳攝影啊,這些相對於影帝來說算是容易爭取的。”
俞婧皺眉,求解道:“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