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五十九章 冰雪女王與忠犬小鹿

這就是男主、女主二人感情的起始點。

龍汐本就看過原著的,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看完這一段,覺得這部分劇本對原著的改編很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劇本貼近生活,卻高於生活,好劇本,好劇本!

只見劇本里寫到:此時月華瀉地,花影搖動。

段文昌看到一個嬌俏可人的妙人兒分花拂柳而來,很是驚訝。

他沒有想到這位烹調高手如此年輕如此俏麗,對她一見傾心,當即讚揚了她的廚藝:“烹製簡便卻不簡單,用料平凡,味道卻不凡,色澤豔麗但不媚俗,既賞心悅目又可口。”

秀秀聽了他的一番中肯到位的評價,立刻就看出他是個美食家,便也起了惺惺相惜之心。

文昌讓秀秀改進那道梳子肉。

改進菜譜也是秀秀的愛好之一。原來兩人有共同的愛好哩!

她當即將厚厚的肥肉換成豬五花肋條肉,切成薄皮,將炸胡椒換成黑豆豉,並增加蔥和姜等作料。

她做出來的菜色澤金黃,肉質鬆軟,味道鮮香,肥而不膩,與梳子肉大相徑庭。

文昌的腸胃被她的菜餚征服了,一顆七竅玲瓏心也被呆萌可愛的她征服了。

後來,段文昌家裡宴客,桌上就有秀秀做的這道菜。

這一端上桌,客人們便爭相品嚐,不一會兒就被吃光了。

人們紛紛問道,這是道什麼菜?

文昌見此菜肉薄如紙,便隨口取了個名字,“千張肉”。

後來,段文昌和阮秀秀相愛了,兩人在花間擁吻。

段文昌生辰,阮秀秀給他做了三道菜餚來表達自己的愛意。

小鹿和白冰都完全代入這一段的情節裡了,一點都不覺得是演戲,眼中只有對方,那種心動的感覺自然地流露了出來,讓現場的人都感到電流四射。

這一剎那,他們因為入戲太深,都還沒有完全抽離出出來。

龍汐看得心跳如雷。他們的CP感很強啊!

演完之後,白冰又問龍汐:“如果你是女主角,你會做哪三道菜餚來向男主角表達愛意呢?”

龍汐不假思索地說:“第一道就是同心結臘脯,最應景了。”

“第二道呢?”白冰又問。

“水晶龍鳳糕,這也是唐朝燒尾宴中的一道,寓意很好,龍鳳呈祥!”龍汐說,接著又詳細地說了水晶龍鳳糕的做法。

做“水晶龍鳳糕”完全可以參考開花包的做法,包個紅棗,等蒸熟開花見到紅棗便大功告成。由此可見,這款食點的“奇異”之處和技術含量在於開花,說明讓饅頭開花的做法是在唐代發明的,同時也表明唐代人的審美是以花卉為主,賞花、仿花、食花無不融合在唐人日常生活的情趣中。

若要掌握好麵點開花,就必須熟練運用發酵的原理。我國最早民間麵點發酵的記載在北魏。我國傑出的農學家賈思勰(公元386~543年),在山東臨淄做太守時,致力於農學研究,撰寫有《齊民要術·餅法》,其中記載了以小麥粉(酵或不酵、油脂、蜜、乳等原料製成的“髓餅”。北魏民間雖然掌握了發酵技術,但發明製作開花包還是在唐代。有面點師與我討論,他認為燒尾宴“水晶龍鳳糕(棗米蒸破見花乃進)”是糯米粉面裹入棗面同和經過發酵的麵糰,麵糰中再填入一個紅棗,這也在“棗米蒸破見花乃進”的認識範圍內。

紅棗具有五大功效:健脾益氣、 治療貧血、安神定志、治血小板減少、調和藥性。自古以來,大棗均被歷代醫家列為補身佳品。烹飪用棗最早要追溯到“周八珍”,《禮記·內則》解說:“炮,取豚若將,刲之刳之,實棗於腹中,編萑以苴之,塗之以謹蜍。”當然古人不知道紅棗含有環磷酸腺甘,能使肉質起酥提鮮,但生活的經驗告訴他們這樣做好吃罷了。至今還有廚師燒肉習慣放兩枚紅棗的傳統習慣。

古人有句諺語:每日三棗,長生不老。

白冰十分歎服地說:“難怪小鹿一直說你博學多才,果然如此啊!”

龍汐十分謙遜地笑了笑。

“第三道呢?”小鹿好奇地問。

“第三道是我自創的龍鳳呈祥面。”龍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