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五章 出書[上]

雙方皆大歡喜。

能被張涵清楚記住的故事,都是古今中外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深受人們喜愛的故事。而《張氏子娛母故事集》又是張王氏從上千個故事中挑選出來的,百裡挑一不說,還符合了時人的口味。

因此,在短短時間內,《故事集》便引起了轟動,受到了廣泛歡迎。

這樣前來索要的,終是不多。平日沒有交往,或者不認識的,也不好冒昧前來。李家與張家素有交往,這十來年關係一直不錯,李孔氏又與張王氏認識,這才會上門拜訪的。

不過,張王氏手裡的五百本《故事集》,還是很快被送完了。到了後來,除非通家至好,張王氏只好婉言謝絕了。於是,又發展出許多的手抄本,但這種新奇的印刷本,還是被視為難得的珍品。

“小叔,小叔……”

荀攸緊趕了幾步,攆上荀彧,“怎麼,又被教育了?”

荀彧不過是個七八歲的孩童,大眼睛高鼻樑,粉裝玉琢的小臉,十分的可愛——比張涵好看多了。他癟著嘴,悶悶不樂地說道:“是啊,母親今天又拿‘張氏子’教育我了……”

荀攸也有這樣的經歷,聞言不由起了同仇敵愾之心,“真是的!有什麼了不起的,還不是為了求名,想著那個孝廉,不務正業,不學無術……”

荀攸今年也才剛剛十四歲,荀彧看他擺出這副老氣橫秋的模樣,忍不住笑了。

“其實,那故事也挺有意思的。不過,卻未必是那張氏子寫的,這些人為了求名,什麼齷齪的事做不出來……”

“是啊,是啊,那張氏子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這樣的故事,還每天一個,我才不信呢!我三姐還說,張氏子想必是個英俊瀟灑、溫柔可親、風liu倜儻……”

說來說去,荀攸就講起了八卦,說到她三姐,裝出一副噁心的樣子,然後評價說。

“真是發花痴了!說不定,那張氏子長的像個豬頭……”

八百里外的“豬頭”仰面朝天,重重的打了個嚏吩,這兩天天氣挺好的,怎麼總打嚏吩,難道又有人念道我了,不應該呀!

不應該?念道張涵的人多了去了。

隨著《張氏子娛母故事集》流傳愈廣,被感動的母親們,以之來教育自己兒子的就越多,而被教育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會對張涵油然而生‘崇敬’之心……

除了這些感性的婦女外,很多人對《故事集》存有疑問的。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張氏子是以此來求得名聲,故事的作者也未必是張氏子。很多人認為,《故事集》是張王氏寫的。

當然,這些人多半隻在私下裡說上幾句。他們不是孩子了,沒有證據,是不能胡亂猜測的。大漢國以孝治天下,相信的人,至少在嘴上相信的人,還是要比不信者多許多。

不管怎麼說,張涵初步確立了孝子的名聲。而這樣的名聲,對張涵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