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微笑不語,這也想嚇他。不過,時間一長,戲志才卻有點挺不住了。屋子裡安靜的像是墳墓,靜謐中蘊藏著殺機……很快,他的笑容就僵硬了――維持微笑不變也很難。
戲志才怒目而視,用力揉著僵硬的臉頰,惡聲道:“我這是肌肉僵了,可不是怕了!”
張涵也不以意,搖頭晃腦道:“文臧,你我相知多年,何必說這些閒話,你去會有用嗎?而且,難道你會去嗎?”
戲志才呲牙咧嘴,苦笑道:“不會!”
當然,不會!
不說多年來的情誼,不說張涵比靈帝強一百倍,只從利益成敗考慮,戲志才也不會去。
如果張涵造反,輕易就能煽動幾百萬流民――這樣的辦法,戲志才隨隨便便都能拿出來七八條。他能想到的,張涵沒有理由想不到。此外,張涵身為青州刺史,若是打起“清君側”的旗幟,立刻就能拿下青州,並掌握相當部分郡國兵。那樣一來,勢必會比黃巾之亂更為可怕。那時候,大漢國內憂外患一起發作,只怕立刻就會完蛋。靈帝就算知道張涵想造反,也只能安撫。何況,戲志才沒有一點證據,能否說動靈帝那個糊塗鬼,還在兩可之間。
靈帝從來就不是個明智之人,他曾經問過侍中楊奇:“我和桓帝比起來,怎麼樣啊?”言下之意,靈帝認為自己要比桓帝強很多了,自然也希望楊奇知趣,說些恭維的話。可是,楊奇卻不想昧著良心說話,便對靈帝說:“陛下之於桓帝,亦猶虞舜比德唐堯。”――意思是說,不要比了,你還不如桓帝呢!
――――――――――――――――――――――――――――――
戲志才跟隨在張涵身後,穿過內院的一處隱蔽角門,轉了幾個彎,穿過一處狹長的甬道,沿途一個人影也沒有,最終進了一座小院子。院子裡沒有任何裝飾,平平整整的青石地面,沒有花草樹木,沒有死角,是一間小小的四合院,戲志才在這裡才看見幾個面熟的親兵守衛。
張涵成為青州刺史以後,對刺史府的內院進行了翻建。在刺史府的內院裡,有一個偏僻的院落與其它庭院分開,那裡是張涵親兵休息的地方。院落的形狀不規則,小院子就隱藏在院落消失的角落裡。親兵們住習慣,也就不在意了,而別人也不會進入到親兵的院落。小院子有著厚厚的牆壁,所有關鍵的會議和交談,都發生這裡。
為了隱蔽起見,這個院落不大,內裡的房間也算不得寬敞。好在參加會議的人從來就不多,今天人數較多,也只有張澗、劉文標、
戲志才、岑濤、項奉和張涵。一張大桌子擺在正中,其他人分列兩旁。
治中從事張澗是張涵的左右手,主管流民安置,張涵有事總愛與他和戲志才商議。張音是張涵的耳目,主管麻雀,負責情報。劉文標是刺史府的大管家,主管張涵的親兵,負責內衛和參謀。岑濤已經管理族學六年,前年來青州的,現為安民從事,目前是張澗的副手,協助安置流民。項奉是張涵的財務總管。族學轉而交給了張羅負責,家中的普及教育,被交由岑瀾負責,而張律則加入到家兵之中。張家的家兵數量已經超過四千人,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這幾年來,族學不斷把優秀的畢業生,送到青州來,擔任張涵的親兵。張涵的親兵已經發展到三百多人。親兵本是族學中的矯矯者,隨侍在張涵左右,張涵對他們更為熟悉瞭解,他們也得以在參謀上進一步學研究。然後,張涵會把親兵再派往各個關鍵位置。比如說,張涵給張、張律和伍子方各配備了一組參謀。毋須諱言,這也是為了加強張涵的控制力。內衛是張涵這幾年新組建的一個部門,主要負責內部監督。在張涵的示意下,劉文標在親兵中發展了少數內衛。當然,在親兵中發展內衛,只是權宜之計。
張涵自然不會介紹這些,在坐的彼此都認識,如今只是簡單地重新認識一下。
“陽的勢力可分為三股: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及以黨人世家為首計程車大夫。
其中,宦官勢力最強,他們依附於皇權,只要靈帝信任不變,他們的地位就無可動搖;士大夫勢力最弱,治理國家卻離不開他們。外戚勢力居中,為兩者所拉攏,也膨脹很快。這卻不是陛下所願意看到的……”
張音平淡的聲音在屋子裡迴盪,他正在講述著陽的形勢。
黃巾之亂中,得利的人很多,黨人自由了;世家土地私兵雙豐收;但得益最大的,就要屬何進了。將作大匠、河南尹是很有權力,但不過是九卿之一,與大將軍比起來,就差遠了。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僅次於太傅,統領大漢國所有的軍隊。歷來外戚都是以此來掌握朝政的。去年,何進的弟弟何苗還討滅了陽賊,被拜為車騎將軍。何氏權勢之大,盛於一時。
本來,這也稀鬆平常,外戚掌權是大漢國的慣例。靈帝身體不好,長子劉辯為何皇后所生,劉辯的舅舅何進掌權正是符合慣例,對皇位今後的平穩過渡,也是有好處的。
然而,問題出現了。靈帝這輩子最喜歡的女人,不是死去的宋皇后,也不是現任的何皇后,而是王美人。這個王美人也為靈帝生下了一個兒子劉協,何皇后感到了威脅,就想辦法毒死了王美人。靈帝愛屋及烏,也恨屋及烏,他想把皇位傳給王美人的兒子。
而就在這個時候,何進廣招海內名士,令靈帝大為不喜。何進招攬的名士中有很多是黨人,及傾向於黨人的。靈帝從來就不喜歡黨人,他覺得,士人們拉幫結夥,是對皇權的威脅。黃巾之亂的時候,靈帝為了避免黨人與黃巾合流,被迫赦免了黨人,但他並沒有改變看法。而且,何進任大將軍,是他買通了十常侍,也是靈帝迫於黃巾大猖。大批名士投入其門下,何進的勢力迅速膨脹。何進勢力越龐大,劉協繼位的可能就越為渺茫了,靈帝對此深感不安。於是乎,靈帝正想方設法在削弱大將軍何進的權力。
不過,在儲君的問題上,三股勢力的立場是相同的。何皇后是宦官一手扶立的,何苗與張讓還是兒女親家,何進與宦官素來交好。更重要的是,王美人之死,十常侍是出了大力的。宦官決不會支援劉協。而嫡長子繼位是傳統,天經地義。若是劉協繼位,年紀幼小,又無得力的外戚,勢必會更加依賴宦官。兩次黨錮,黨人與宦官之間結下了血海深仇,兩者勢不兩立。士大夫也不會支援劉協繼位。
“……,大將軍的地位似危實安。不過,士大夫拉攏何進,實則是為了利用他,並沒有看得起他……”
何進只是個屠家子弟,士大夫們瞧不起他。何進求婚於長史王謙。按說,王謙是何進的屬吏,有主從只分,與大將軍結姻應是求之不得的,但王謙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何進。由此可以看出,名士們並沒有把何進放在眼裡。
戲志才坐在胡椅上,有點彆扭,但他很快就津津有味聽起來,臨距離陽1800裡,訊息從陽傳到臨
ps:汗
另外.說一句.從‘何進只是個屠家子弟,‘開始.我都是給刪除後.再發的.以後的.都不算字數
這個5024字有點太敏感了.特地解釋一下
明天的更新.我就不說了.反正肯定有一章――預候.真是
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