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知道,冀州一事是保守了些兒,但他考慮的角度不同。青州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錢糧充足,人口眾多,到了明年兵力還可增加十多萬。其他各州都處於征戰中,整體實力是在下降。彼消此漲,時間在青州這一邊,張涵並不著急。當然,張涵也不會放過瓜分大漢國的機會。假如韓馥投了袁紹,張涵便會出兵佔據清河等地,或者進軍兗州,夥同公孫瓚瓜分兗冀。總之,不讓袁紹白佔便宜就是。因此,在所有方案中,張涵選擇了風險較小的一個――可風險小了,方案自然也就保守了。
當然,戲志才對此說法,也是頗為不以為然的。在他看來,徐州陶謙是不敢冒然出兵的,即使他出兵了,憑著琅邪和魯國的駐軍,也不會失敗。公孫瓚兵力有限,是來冀州佔便宜的,除非青州軍一敗塗地,否則他也不會與青州軍拼命。青州軍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袁紹,就應該集中兵力,一舉打垮袁紹。可惜,張涵不喜歡這種傾國決戰,他喜歡穩紮穩打,與敵人拼消耗。當然,張涵堅持如此,戲志才也勉強可以接受。
不過,張英的意見,戲志才卻不能同意。
“張校尉,這話就不對了。在整體戰略上,我也認為,是有些保守了。但這已解釋過了,這裡便不多說。
但是,我同樣也不贊同渡河作戰。兵法有云:當進則進,當退則退。袁紹並不是我們的敵人,他只是我們的敵人之一。
我軍肯定能獲勝嗎?兗州會坐視不理嗎?我軍能佔據兗州嗎?
我想,答案只有一個――不。
何況,那擊潰了袁紹對我軍有什麼好處?
袁紹軍是由眾多私兵組成的,如果在兗州潰散了,肯定就會與兗州劉和張邈等合流,不利於下一步……”
戲志才並不諱言,對兗州的覬覦。
“哼,袁軍現在就不會與兗州合流了嗎?
袁紹、曹操等人與張邈等關係深厚,若攻下了豫州,肯定會兗州互為表裡……”
張英可不會那麼容易被說服。如果袁術佔據豫州,兗州就會腹背受敵。州面積狹小,就算合流了,州也不能養活大量的軍隊,實力增強有限。總比現如今的情況強。
戲志才心頭暗恨,這袁術也太不爭氣了,居然敗的如此迅速。
“佔據豫州,?哪裡有那麼容易的事!
別看袁紹攻勢咄咄逼人,袁術也不是好吃的果子,圍繞著平輿、陽翟這一線,已經打了一個多月,可曾分出個勝負沒有?”
“早晚的事,袁術可不是袁紹的對手……”
“那可不一定,袁氏兄弟打的熱鬧,別忘了南邊還有個劉表……”
“不會吧?劉表與袁術的關係可不怎麼樣,反而,與袁紹等有聯絡……”
“笑話!此一時
時,袁氏兄弟打個不亦樂乎,劉表高興還來不及,如袁紹,要是袁術支援不住的話,恐怕劉表還會主動幫他也說不準的……”
“啪啪啪”,張涵拍拍手,“好了,袁氏兄弟的戰事,感興趣的話,自己找時間做個推演好了,今天是總結我軍前一階段的行動……仲,你有什麼看法?”
張律摸了摸鬍鬚,他今年也32歲了,頜下留有短鬚了,他,不由笑道:
“主公,我也不會有二話。是否應當渡河,姑且不論。但就整體而言,是保守了些兒……”
張涵也不生氣,他不喜歡冒險,生性如此,他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在這關鍵時刻,他就更為慎重了。
“元皓?”
“主公,我不太瞭解情況。但是,如果將大部分兵力都保留在了青州,我也不會有別的評價……”
田豐說的就客氣多了。沮授和審配也謹慎地表達了類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