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輪番發言,各抒己見。張涵皆笑而不語,顯是不能同意。接連有五六名朝臣都說錯了,漸漸便沒有人出列了。張涵正要點劉文標的名。
光祿大夫孫策站出來了:“陛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臣以為,海軍功勞最大!”
若不是海軍,孫策也不會那麼容易就投降。所以,張涵一說,他便已經明白過來了。一看周瑜,恰好周瑜也在看他,二人相視一笑,都知道對方猜出來了。兩人眉來眼去推讓了片刻,見張涵要開口了,孫策這才站出來答話。
如今,孫策是張涵的妹婿,但他妻子就是張涵的堂妹。尚不如張超之女重要。官制一改,三公全然成了榮街,九卿乾脆便取消了。而且。外戚不得任顯要之職。三省六部六軍部都沒了他地位置。現在,孫策不過是從三品的光祿大夫。品階不低,卻沒有實職。張超放棄了皇族身份,陰差陽錯之下。他可就和周瑜差多了。
“孫卿所言極是!”
張涵讚許地點點頭,沒說什麼。時至今日,孫策已翻不起大浪來了。見孫策眉間有抑鬱之色。張涵隱約有絲歉然。但是,再怎麼樣。他也是不會讓孫策領兵的。江東猛虎這一生只有作一小貓地命了。
張涵微微一笑,使人拿來了全國地圖,並展示給群臣觀看。
“諸卿請看,雒陽是天下之中。然以海觀之。臨淄又何嘗不是天下之中?”
這地圖新出來不久,約有一丈見方,形制已極類似後世之地圖。不僅大漢十三州描繪得極為精細,連北方秋戎之地、南方蠻荒之地、海外諸島,乃至東夷、西域、東南亞都有描繪。自然,這些地區要粗略不少。
群臣一見,都是咋咋讚歎,很多人還是初次如此直觀地瞭解了大齊的周邊情況。果然,在地圖之上,青州位於遼東、朝鮮、關雒、揚州、交州等地的中心。考慮到海上運輸,臨淄確是另一種天下之中了。
不過,有少數人見了這幅地圖,暗中卻是驚疑不定。
地圖是什麼?
那是戰略資源!不是隨便測繪的,它往往代表了一種覬覦。沒有覬覦之心,也沒人會花費巨大地代價去測繪地圖的。難道……
這些人自動停止了想象,遠渡萬里重洋前去征討,實在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隨即,群臣反應過來,張涵這是表明傾向了。太和殿裡一下子起了陣騷動,定臨淄的,都不是什麼重要人物。有識者都笑稱“異想天開”。臨詣在戰略上地意義,遠不能與另兩城相提並論。就是雒陽,也要強上許多。
……
張涵說完之後才發現,此時人們缺乏海權意識,這樣一來理由便很不充分了,當然不能說服群臣。在群起反對聲裡,張涵只好連聲說:“再議!再議!”算是暫時把此事搪塞了過去。
前景堪憂啊!
張涵掃了眼他的大臣們,忍不住暗暗嘆息。可想而知,有不少大臣正憋著勁,在大腹稿,準備上勸他“不要行此荒謬之舉”了。這就是先知地煩惱了!
無聲無息地又長嘆息了著,朝臣已開始了下一個議題。戶部尚項奉開始彙報遷移豪強世家一事的進展。
“啟奏陛下,根據地方官吏的稟報,魯國孔氏、許縣陳氏、襄城李氏、漢中李氏、潁陰芶氏、弘農楊氏……等300氏族應詔遷移之人都已經啟程了……”
眾朝臣多是出身於大家,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然而,這事是張涵親自指定的,其險惡用心人所共知,沒人會傻到出頭反對。太和殿內鴉雀無聲,只有項奉地聲音在迴響。
聽見這個訊息。張涵長出了口氣,甚感欣慰。
這一次,張涵強遷天下豪強大姓,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遷移地這些人都是天下聞名的世家大族,或者邊郡之地的豪強,沒有一個是善茬。不過,在至高無上地皇權面前,這些人卻又不算什麼了。各地的官員都把這當成了要務,軟硬兼施,坐家催逼,務必在指定期限以前,讓指定人等上路。
同時,軍隊集結,嚴陣以待,隨時隨地準備鎮壓可能發生叛亂。在天下歸於一統,民心思安的時候,造反豈是易事。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既然叛亂不行,又拖延不下去,那就只有乖乖上路了。隨即,早有準備的地方官吏,悄然填補了這些家族離開後的權力真空。
其實,張涵想要遷移的,可不止三百。根據麻雀提供的資料,張涵一共圈定近二千要遷移的氏族和豪強。這些人多是家大業大,人口眾多。在剔除了支系旁枝等不重要的人物後,需要遷移者也接近二十萬眾。再算上奴僕之流,恐怕百萬也止不住。張涵看看影響實在太大,便將之分成了幾批遷移。
反正,張涵才四十出頭,有的是時間,寧肯多花上幾年,也要保證平穩進行。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