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章 父母來滬

5.1

節後上班,卻接到專案甲方通知,說是因為他們單位的一些特殊的原因,彙報除錯推遲到“十一”後第一週。

這時候再有不到兩個禮拜,就是“十一”。

就在王有節猶猶豫豫想打電話給父母,問問要不要回老家一趟的時候,母親的電話卻先過來了。

母親告知他,她和父親準備國慶期間來一趟上海。來的意思很簡單,也很明確,還是關於王有節的個人大事。

父母親來上海,王有節倒沒有覺得有什麼意外。但非常罕見的是,和上次只是母親一個人過來上海不同,父親這次竟然也會來上海。並且母親特意說明,這一趟過來主要還是父親想見自己,說是要親自和自己談談。

這就很不尋常了。

要知道,在王有節的印象中,父親很少有走出老家的習慣。他總說不適應外面吵吵鬧鬧的環境,寧願一輩子都蹲在家鄉大山的學校裡安安靜靜教書。

一號下午一點半,王有節和姑媽從車站接父母到自己宿舍。姑媽有車,接送到底方便一些。

宿舍裡有人回老家,湊湊剛好空出來一間房。徵得舍友同意,王有節借過來作為父母這次臨時住的地方,還特意整理了一遍。

實際上,這個主意也是王有節母親提出來的。

母親的說法,雖然講以王有節現在的收入,在老家人看來,還算很不錯。但是因為他年紀擺在這裡,接下來還要再城市買房子,娶媳婦,養孩子,,一樣一樣,以後哪一樣不是大頭?所以說,只要是能省錢的地方,還是要儘量節省。

不過,吃飯只能在外面解決。

因為宿舍里根本就沒有能起夥的基本條件,鍋碗瓢盆,件件都沒有。總不能因為這幾天一家人要吃飯,而去置辦齊全這些做飯的傢伙什吧!

回來的路上,在外面找飯店吃過中午飯。

回宿舍,舍友們都出去了。三室一廳的房子倒也寬寬敞敞。

母親閒不住,先是裡裡外外把房間重新整理了一番。

王有節給父親的大玻璃茶缸重新洗刷,放進茶葉,加上開水。這是父親多年的習慣:每天都要喝上用自己家做的茶葉泡出來的一兩大缸茶水。

忙完這些,四人坐下來聊天。

先說了一些家鄉的事情。

實際上,老家的情況和以前比較相差不多,要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幾年前,村裡的山石就都不讓開採了。

不過,這樣一來,雖然說村民的收入減少很多,但是鄉村的整體環境,確實逐漸的一年年變好,山更綠了,水更清了。

王有節這幾年很少回老家,就是有數的幾次回去,也是來去匆匆,在家裡停留的時間很短,所以對家鄉的這一些變化倒不是很有體會。

接著,話題自然就轉移到了父母來這一趟的目的。母親說得很明確,就是怎麼想辦法來解決掉王有節的終身大事。

“你知道嗎?你現在都已經三十了,曉得嗎?”母親笑道。

“哪裡是三十,要按照城裡人以虛歲算的話,就是三十二歲了。”父親在一旁抽菸,插話道。

姑媽喝茶,不說話。

母親看著王有節,說:“大道理我就不和你多說了。我們隔壁鄰居家小宋,他比你還小三歲,他孩子已經會打醬油了,曉得伐?”

王有節起身給父親和姑媽茶杯裡續水。

“要知道,你都這個年紀了,還想要讓我們等到什麼時候?”

母親快言快語,又說道:“再說了,我們村裡的那個小學,現在很少有孩子來上學,明年能不能辦得下去,還是兩說的事情。要是辦不成,就要去鎮上的中心小學,距離就遠了。”

姑媽“咦”了一聲,說:“可惜了。我們小辰光,加上附近的村莊,學生還是很多的。”

“是的啊,那時候多熱鬧?!”母親嘆一口氣,接著說,“也就是說,很有可能你爸爸明年就要退休了。”

王有節笑了笑,說:“老爸退休,和我又有什麼關係?”

“哪能沒有關係?”母親盯著王有節,說,“以後我們老兩口就都呆在家裡了,你想讓我們幹什麼?”

王有竹想了想,辯解說:“我找物件,和你們退休,和你們有沒有事情幹,兩回事嘛,根本挨不著的呀?”

“你少和我打貧嘴。這一次,我們也是有備而來的。”

母親對著姑媽笑笑,轉頭再盯向王有節,說道:“兩條意見,一是你自己在上海找,一是我們在老家給你介紹。你可以自己選擇。”

“老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