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七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

大將軍,《雍州政報》上說岐山有鳳凰來朝,鳴叫三去,是為大吉瑞兆。”樸端起茶杯,先輕輕地聞了聞,再細細地品嚐了兩口,最後在悠悠回味中突然冒出一句。

《雍州政報》是從《雍州刺史邸報》轉化而來的。在經過幾年的運作之後,北府各報紙是大浪淘沙,有不少很快消失,也有很多歷經風雨後越發的興旺。做為一州的官報,而且是首要之州的官報,《雍州刺史邸報》無論是影響還是質量都只在《武昌公府邸報》之下,後來它改名成了《雍州政報》,和《武昌公府邸報》改名而來的《民報》穩做北府政務地邸報的第二和第一把交椅。

“又有瑞兆?”曾華剛剛喝完手裡茶杯裡的茶水,聽到這話,心裡不由地一愣,盤桓了幾息才回過神來,“《雍州政報》也開始鼓動上書擁我自立?”

“是的大將軍。”樸是這一系列行動的幕後策劃人,自然知道這些底細。這十幾日,北府各地不約而同地發現瑞兆,而且都是新主當立、改天換地的祥瑞。一時長安等地群情洶湧,工、商、農、兵各舉代表,紛紛上萬民書,請求曾華順應天意,立尊位以撫萬民,定四方。估計再過些時候,路遠的秦州、益州、幷州、梁州、朔州和涼州都會有祥瑞吉兆和萬民書送上來,上尊號,請自立。

“現在《雍州政報》也出手了,這動靜有點大了。”曾華既不高興。也不惱怒,只是淡淡地說道。

“大將軍,既然要大造聲勢,各州的政報絕對是不能少,接下來會是各軍報、商報、學報等邸報跟進,現在最熱情地是軍中和各大學堂,要不是我暗中打過招呼,將你的話傳了出去。他們恨不得到三臺廣場上書請願。”樸笑眯眯地答道。

曾華輕輕地端起茶壺。將樸和自己身前的茶杯倒滿。看著茶香就著熱氣慢慢地飄了起來。曾華不由地吸了一口氣,讓清香充滿自己的肺部,回味了好一會才意猶未盡地說道:“軍中的情況我倒是知道,怎麼各學堂也是如此的心切?”

“大將軍,這個你就有所不知。”樸依然一邊微笑著品茶,一邊輕鬆地回答道:“眾所周知,各學堂出來的人多是充任各地官吏。這些各地的學子能報考我北府學堂。多是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來。今天下大勢過半盡在我北府之中,如果再立新朝,自然能有一番新氣象,其中地奧秘玄機這些學子自然能知,怎麼不心熱。何況這些學子多是北地遺民,對江左地態度說不上太壞也說不上太好。而大將軍你這十年在北府所做所為,絲毫不亞於前魏武帝那安定乾坤地千秋大功,甚至還有人將大將軍與高祖光武帝相提並論。”

想不到自己還有這等威望?曾華不由笑了笑。也許自己會造勢吧。光復關隴幷州。逐胡騎於朔方,定拓跋於陰山,平柔然於漠北。安西域於絕外,這一樁樁都是光耀青史的大功,加上自己屬下的各邸報拼命為自己搖旗吶喊,功績當然是直追前賢,至少江左朝廷相比之下就比較難堪了。既要會立功,也要會表功,這是曾華在以前那個世界裡深刻理解到的真理。

一高一低,自然讓人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從漢末動盪開始,改門換廷的事可沒少見,從前魏受禪於前漢,再到司馬氏入主,最後晉室南渡,中原換旗比換衣服還快,這百多年裡,上到世家豪強,下到寒門士子,早就練出眼力勁來了,也知道該如何“順應天意”。

“也行,我們不能光說不練。這民情洶湧我們也是沒有辦法制止的事情,該讓天下看看。至少要讓江左知道,我曾華在北府還有點基礎,百姓多少還是向著我。要是他敢拒絕我的上表提議,我也不怕和他來個一拍兩散。不過這《民報》是最後地底線,要是《民報》也出了聲就說明我是鐵了心要自立,到時迴旋的餘地都沒有。”曾華想了想說道。

“這個屬下自然曉得。除了《民報》繼續不表態,我還打算讓聖教的《真知報》,佛門道教的《佛門啟事》和《道門啟事》也來湊個熱鬧。”樸喝完手裡的茶,舒了一口氣說道。聖教和曾華就是穿一條褲子的,自然會萬分支援,佛教道門被北府捏在手裡,要它圓它不敢扁,自然能一個聲音說話。而且這三家在天下百姓心中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佛教道門,在北府以外的影響力不亞於聖教在北府地程度。

“好地,素常先生辦事,我自然放心的很。”曾華笑言道。

||::習性和脾氣,也不在乎你這點謙虛。

“大將軍,你說桓公能接受你地上表嗎?”

又品了一會茶,樸開口問到另一個問題去了。

“桓公是個好名之人,如今這天下形勢他也明瞭。如是真的順從江左朝廷意思調過頭來與我北府相爭,他恐怕和殷浩的下場差不多。桓公如此聰明之人,自然不會成了江左的馬前卒。”曾華聽到樸的問話,知道樸還有點擔心。要是桓溫看破曾華的意圖,一心向著朝廷,拒絕曾華的上表,這事就有點難辦了。

||::報中好好研究過這位荊襄諸侯。樸從曾華的話中已經聽出來了,曾華還有另外幾句話沒有講出來。在明眼人心裡,桓溫也許是個志高才疏的人。不過他善於把握機會,也更善於利用機遇為自己牟取利益。

看到樸的眼神,曾華知道他理解自己地意思了。透過前些年與桓溫接觸。曾華已經知道桓溫不是那種大公無私的人,跟自己心中匡扶乾坤的偶像-嶽穆、文天祥不是一個檔次。你看他這幾年的行事,無不是打著北伐的旗號擴充自己的實力,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曾華看來,桓溫的所作所為無不是跟歷史後面地那個劉裕所做地一樣,不過人家老劉手段要狠辣果斷得多,遠不是有賊心沒賊膽地桓溫所能比的。

曾華在書信中已經明白地告訴桓溫,如今天下的名分和大義都還在江左朝廷那裡。咱們哥倆都還是不要打問鼎的主意。還是老老實實做個位極人臣的“周公”

想了一下曾華的話裡話外的提示。樸點了點頭,大致明白了曾華地意圖。曾華表桓溫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並表示如果不夠還可以為桓溫再加個丞相一職,而自己只要個大將軍、都督征討鎮撫諸軍事,這就表明了讓桓溫居內,自己居外,一副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勢態。

都督中外諸軍事一般指的是總領禁中內外諸軍。也就是總管江左都城-建業的防務事宜。雖然現在建業禁中內外諸軍沒有多少人馬,也不可能直接聽從桓溫的調遣,但是這個虛銜意味著桓溫不但可以得到極臣的威望,還可以名正言順地把手伸進建業和朝堂。

而曾華要求給自己請個大將軍、都督征討鎮撫諸軍事,意思就是代天子行征伐之權,安撫各地,與桓溫一個在內一個外,各持一方。平分秋色。一起為大晉天下護航保駕、添磚加瓦。

要是桓溫不答應的話,以北府現在的聲勢和實力,曾華完全有資本撕破臉面。自立單幹。但是一旦北府雄兵南下,第一個頂雷當炮灰地就是挨著北府地荊襄。既然曾華願意保持原狀,大家又何必翻臉呢?反正滅了燕國,收復的那些地方也不會便宜給荊襄,與其讓給江左壯大實力,還不是給了北府,反正他已經是一隻老虎,再多兩、三個州對荊襄來說結果都是一樣。

“至於桓公其它的想法,我就不得而知了,也不好妄加猜想,呵呵。”曾華微微笑了笑,邊說邊搖頭。桓溫肯定不會心甘情願,但是現在形勢逼人,荊襄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其實這樣地結果對於荊襄和桓公來說是最好的結局,說不定還可以成三國鼎立之勢。”樸接言道,臉上也滿是笑容。

“三國鼎立之勢?”曾華不由大笑起來。

||.頭喝了一口茶,然後忍不住也跟著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