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5章被瓜分的河北,管仲行均田令

由此牽扯出的另一個問題,便是隱戶的問題,光有地可不行,他們得找人耕種,於是大量的無主農民,成為了他們的莊客佃農,並且很可能是“被自願”的。

畢竟朝廷的政策在,只要登記籍簿,便可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但是,政策也是要人施行的,而施行的人,基本上都是這些佔田的官僚階級以及世家階級。

似乎,是個惡性迴圈。

各地流民,本該屬於朝廷所令,分配土地的自耕農,為朝廷繳稅納糧的!封建時代,自耕農才是朝廷財稅的來源的主力軍。

也怪不得,沒有千年的皇朝,每一個皇朝發展到最後,就算是帝王不昏庸,可是,像這樣的社會矛盾也會不斷的累積,直到爆發起來,以一種無法壓抑的態勢爆發出來。

僅僅只是鄴城周邊的情況,王羽彷彿看到了,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的景象。

這樣的情況,如不壓制,一旦擴散開來,國家必然不穩。想得遠一些,只要天下恢復寧定,人口進入暴增階段,用不了幾十年,估計整個國家又要迅速地陷入土地矛盾那個怪圈中去。

心中有那麼一股衝動,下詔將鄴城及至河北道這些魑魅魍魎、牛鬼蛇神都給處理了,但也僅衝動了那麼一下。

惱怒歸惱怒,但於王羽而言,還不至於被惱怒衝昏了頭腦。

畢竟,他手底下的大部分得力干將,也是這其中的一員。

再則,以當今天下的局勢,要說這些官員們真犯了多大的過錯,那倒也不至於。

在天下大亂,連年打仗,人口不斷減少的情況之下,官員們“身體力行”,積極招撫丁口,開墾務農,恢復生產,為國家創造稅收,這應當是值得“鼓勵”的。

只不過,有些人是正常的進行購買,而有些人則是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強佔。

只是,這種圈地問題的不斷累積,帶來的不僅是土地矛盾,而且,還包括在這背後的賦稅問題。

按照舊制,這些官員所佔土地,除根據職官等級得以免稅的一部分額定田畝之外,餘者都應照常按制進行夏,秋兩稅進行繳納。

但是,這其中的操作空間可就太大了,讓官僚自己給自己的土地為國家收稅,可想而知這其中會發生些什麼。

並且,這些佔地官僚中,不乏似韓信這樣位高權重的人物。

“我大漢文武,多有在河北道置宅佔地者,夷吾,你們家呢?”看著在下面一點一點陳述情況的管仲,王羽突然好奇問道。

“臣共有莊園三處,田畝十頃,僱農約以百戶。”管仲很是坦然的回答道。

這都是他合理買賣過來的,都是正規所得,誰都說不出什麼來,他自然能夠回答的很是坦然。

畢竟,總不能在你手下做事,連基本的買賣都不允許了吧?

事實上,他作為六部高官之一,就這麼點田地,完全是很良心了。相比其他人,他這點連人家的零頭都比不上。

不少官位不知道比他低多少的官員,家裡面擁有的田地,說不定都比他多的多。

“夷吾,土地兼併一事,絕不可放任姑息!”

“還是要想個辦法緩解才是!”

王羽在心中默默的算了一下,其實土地兼併的大頭,大多數還是歷史遺留的問題,是河北道大大小小的世家,以及前朝的那些遺留,佔據了其中的大頭。

畢竟,他手底下的那些文武,除了本身如張選這一類在河北道家大業大的之外,其他的也才來了幾年,又能夠圈多少地?

不過,這些暫且不談,現在問題擺在王羽面前,應該怎麼處置?

下詔奪其奪其田宅,這是最簡單粗暴,也是最容易引起變亂的做法。且起到的效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況且,這些人的土地,倒也不是全是非法侵佔。像是韓信這一類,都是真金實銀買回來的。

或者是一些名譽比較好的世家,也基本都是以購買為主。頂多,就是在價格上壓了壓。

其中,類似於北冥世家這種不缺錢的主,根本就沒必要因為這樣的事情而影響了他們自己的聲譽,他們想要宅子或者是土地,直接金錢開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