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王國為了對抗奧維王國,只能夠選擇和羅馬王國聯合。
波斯王國和羅馬王國,雖然一個處於西戎的東南角,一個處於西南角,但是,卻都處於西戎五大國之中,位於南方的奧維王國的陰影之下。
甚至,因為國力的差距,算是他們兩家如今聯合了,但面對奧維王國,依舊也只是能夠做到勉強自保。
面對羅馬王國和波斯王國,奧維王國可以有輸個幾次的底氣,就算是輸了一次,他們也可以拿出第二支對抗這兩個王國的力量。
但是,羅馬王國和波斯王國,他們卻沒有輸的機會。他們但凡輸上一次,或許就是一個滅亡的結果。
不過,這兩家卻也各有底牌,波斯王國在暗地裡有黑暗教廷的支援,而羅馬王國,則是在海上和大楚皇朝建立了聯絡,展開了貿易。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用這句話來形容大楚皇朝和羅馬王朝,雖然並不完全準確,但卻也能夠套用一二。
西戎大戰期間,教廷為了得到南蠻這一支力量的幫助,曾經為南蠻提供大量的糧草。而這些糧草的主要來源,當然是五大國之中,土地最為肥沃,糧食產量最高的奧維王國。
就算是西戎大戰之後,奧維王國依舊還是和南蠻之間建立了貿易。
南蠻需要糧食,而糧食這種東西,對於奧維王國來說,卻並不缺。
而南蠻所提供的那些皮草,及各種奇珍異寶,乃至於奴隸,卻都是奧維王國想要的。
奧維王國的合作者南蠻和大楚皇朝之間是敵人,故而,羅馬王國也就順勢嘗試著聯絡大楚皇朝。
彼時的大楚皇朝,雖然對內以絕對的實力,平定了反叛的項羽,將這一股反叛勢力消滅在了萌芽狀態之內。
但是,雖然平滅了項羽勢力,可作為賊首的項羽卻跑了出去,並沒有將其徹底擒殺。
此外,大楚皇朝的外患,依舊是他們現在所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問題。
南有南蠻大黎,西有大霄,外部的壓力,讓大楚皇朝不堪其重。
同時,項羽當初在任平生手中那一敗,幾乎敗光了大楚皇朝軍方的年輕一代。
這一敗,讓十幾年之後的大楚皇朝,必然將會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之內。
但是,這並不是說對於現在就沒有任何的影響了。
軍方的實力大損,軍方重要人物項燕的自刎,軍方軍事貴族項氏一族出現瞭如此的醜聞,這對於軍方勢力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而在這種背景之下,不可避免的,相應的,那就是文官勢力的進一步抬頭。
這一位皇帝能夠平穩的登上皇位之後,文官勢力是最大的功臣。因此,其實,早在伴隨著皇帝上位之時,文官勢力其實就已經超過了武將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膨脹。
而這一件事情,則是加劇了大楚皇朝文武勢力的進一步失衡。
不過,羅馬王國現在也只是搭上了大楚皇朝,雙方頂多也只是展開了一些合作,並不代表他們兩方勢力之間就建立了聯盟關係。
大楚皇朝的勢力體量,就算是奧維王國也遠遠沒法相比。
區區一個羅馬王國,現階段,是沒有資格和大楚皇朝這樣勢力力量的龐大勢力進行聯盟的。
想要聯盟,還是要看雙方的實力對比的。實力如果不夠的話,連和人家進行聯盟的資格都沒有。
於大楚皇朝而言,羅馬王國一事,不過是順手為之,走一步閒棋,萬一日後有用得著的時候呢?
再不濟,就當是給西戎找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