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呼禰衡,頓時在儒生中炸開了鍋。
禰衡字正平,大乾平原人,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好侮謾權貴。其代表作《鸚鵡賦》流傳天下,禰衡之名同時也流傳於天下,被儒林士子奉為當世大才。
當然,相比他的才名,真正讓他的名號流傳天下的,更加還是他禰噴子的稱號!是這個禰噴子的名號先傳遍了天下,傳到了大乾之外,之後才傳出了《鸚鵡賦》。
在場的眾人之中,誰沒有聽說過禰噴子的稱號?
當年的這一位,可是曾經上過武當山,罵過武當山的掌教的。要知道,武當山可是道家人宗在大乾的排面,就如同龍虎山在大蒼道家人宗之中的地位一樣。
武當山,這可是一個門派弟子人數超過五千人的超級大教派。
也就是那個老道士的脾氣好,不願意和這些晚輩計較,要不然的話,就算是孔融趕了過去,也高低不能讓這個傢伙下了武當山。
而且,被噴子曾經做出的事情,可不止這麼一撞,要不然的話,這名聲也不可能輕易傳出大乾之外。
當然,一首《鸚鵡賦》,也確實讓無數人對噴子之名聞風喪膽的同時,也承認了他的才幹。
孔融曾說:禰衡乃顏子再世,顏子可是孔知行三千門徒之首,有「天啟儒門復聖」之稱,禰衡之才可見一斑。
如此青年才俊的大才之士,在場的不少儒生,其實也多有敬意。沒本事狂妄的人只會惹人厭,可有本事的人狂妄的話,反而會被人認為是理所應當。
由於禰衡來的最晚,會場一時間看不到空出來的席位,他身邊的幾位儒生,急忙讓出自己的席位,恭敬的說道:「原來是禰衡先生大駕到此,請入此席。」
可誰知道,禰衡卻並不領情,揹著雙手,滿臉不屑道:「爾等屠牲沽酒之輩,也配與吾同席乎!」
這一句話一出來,讓座的幾位儒生,頓時臉紅。其中一人臉皮薄,經不起如此的諷刺,又不敢與禰衡這樣的大才子爭辯。抱頭掩住臉面,悲傷而去。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誰敢和名滿天下的噴子互噴?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年少輕狂,年少輕狂……」孔融打了個哈哈,就轉身行禮道:「大將軍,禰衡世之大才,其所作《鸚鵡賦》名動天下,非比尋常才子,是否可令他入前席之列。」
孔融有時候也挺無奈的,他這個老朋友什麼都好,就是這副嘴永遠不饒人。
但是,誰讓他是小夥伴呢?這個苦果也只能夠嚥下去了!
算了!孔融到底也是孔大先生侄孫,而且,這一回又是代替孟明禮出席,不看僧面看佛面,於是,他揮了揮手,算是同意了孔融的提議,讓他到前列入席。
在前席坐著的幾名士子出於禮節起身相迎,誰知禰衡視若不見,一屁股就做到了席塌之上。
這一幕,一下子讓前列那些人尷尬不已。
能夠
有資格入座前席的人,不管才學如何,畢竟科舉結果沒出來,但是,一個個都不是簡單的人物。
要麼就是某個大世家的嫡系子弟,要麼就是在諸子百家之中頗有聲名之人。那些小士子會給禰衡面子,可不代表他們幾個人會給。要不是不想在這麼多人面前出洋相,這些人可不會輕易放過他。
王羽在主位上向下望了一眼,便見禰衡鬥雞眼瞅著自己。在王羽眼裡,深通軍事政務的才叫高才之士。對只會吟詩作賦的,素來嗤之以鼻。
要不然當初的詩詞亂召卡之中,他也就不會放著李杜這些名傳千古之人不選,而是選擇其他人了。
然而不少儒林士族可不管軍事政務,只要文采橫溢,就是舉世矚目的大才子。
而吟詩作賦的能力強,可不代表做官的能力就強了。
王羽見其安靜,便不再多理會,這就起身準備來個開場白,鼓勵一下眾多士子,順便,要表達一下他這個鎮國大將軍對於這些有才之人的關懷。
隨著他的起身,眾學子仰望,等待他說話,會場變的十分寧靜。
就在這時,突然傳來一聲令人悲痛欲絕的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