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終於寫完了,想來想去,想寫點東西給自己,於是想做也就這麼做了,就像寫這本書開篇的時候一樣,純屬頭鐵。
很感謝編輯給了這次簽約機會,讓作者有機會嘗試性地寫出那些想法。
首先這本書是一次嘗試,寫西幻非凡晉升那種流派,前期可以看到各種這樣的痕跡,作者也是很有強迫症性質的要求自己追求邏輯性與合理性,就那麼一板一眼地寫出了條條框框。
當時作者讀過別的書,都覺得那些書在某些細節方面的缺失,比較令人遺憾,無法深刻地帶入那個世界。
可是等到作者自己把那些雞毛蒜皮的細節寫出來,才覺得整本書的情節節奏堪稱崩潰,不管是每個事件之間的銜接,還是每次換地圖時的預期,還是主角這個人設性格在最終任務上的走向,看起來都是一路犯錯,有很多地方都處理得非常糟糕。
最明顯的就是主角從外地回到老家,再離開老家去尋找別的晉升機會。這一段作者覺得自己寫的錯誤很多,可以說是為了表達出那一套設定和命運迴圈的荒謬感,強行犧牲了情緒的爆發,角色的衝突,所以後面的逐漸拉跨就沒辦法了。
打個比方,假定這本書是寫LOL英雄聯盟的比賽,而作者強行把主角寫成了CSGO的玩家,那這本書距離寫崩也就不遠了。
正確的做法是,假如這本書是在寫LOL電競比賽,那主角就應該是個LOL高手,或者全心全意想要入門LOL的玩家。而本書在早期給主角過多的“自由”和“選項”,一邊想給主角的劇情來點史詩感和宿命感,一邊又想加點群像,結果就變成了主線節奏忽快忽慢,支線節奏寫到一半查無此人,明顯感覺到主角完全沒有組隊的必要,就顯得整個劇情莫名其妙。
因為在構思劇情情節的時候,想象中是完美的劇情與場景。
但實際上落筆打字寫出來的,就形成各種牽強和閱讀不適。
這種情況作者認為算是作者能力不足,沒有那個本事,就不應該為了一套設定與合理性結構地這麼寫。
因為這樣會導致劇情走向怪得要命,還不如就從最簡單的框架開始。
就比如舉例,寫好一場鬥地主的洗牌和出牌與結束,三個玩牌選手的出牌邏輯與心理活動,再到最後的牌局結束。都比作者這花裡胡哨地玩一堆設定,最後玩來玩去整段垮掉來的強。
後面察覺到劇情和設定尾大不掉,加速踩油門讓主線結束,就是本辣雞作者能做的一點操作了,修改和改稿是調不了了,當這本書一開篇就開始糾結邏輯與合理的時候,它後面高潮起不來,低谷壓不下去的情況,越寫越像是口胡戰報,整個非凡體系的設定也沒有很好地展示出來,為了設定而設定,只能當作是個寫作方面的教訓。
也許一開始的閱讀體感是還行的,但是到了後面真的會崩。就像高樓的地基出了問題一樣,它本身不適合寫這麼長,更別說作者還在那裡糾結時間日期的合理感,腦子裡想著字數都過去這麼多了,日期還不推進就不合適——這種莫名其妙的創作念頭。
其實時間推不推動都無所謂的,其他作者這方面寫的不仔細,多半是因為寫這種東西就佔了篇幅,除非有必要的理由,否則這種條條框框就是作者單純自己寫得讓自己難受,在追求一些合理但是沒必要沒卵用的細節。
小說篇幅有限,什麼都想寫的結果,就是一坨雞毛蒜皮不知所云,那些所謂的細節也都變成了拖延節奏的雞肋。
這本撲街書居然能簽約上架,那這本書的所有讀者肯定都是有責任的(理直氣壯叉腰)。
不過一開始選擇奇幻西幻題材,又想模仿一些大神的作品,寫得崩成這樣真的並不奇怪。
說真的,信心滿滿的開篇,再到自己寫出來的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再到讀者的困惑與閱讀的寡淡,作者又想硬著頭皮追求合理並把它寫完,這段時間真的寫的像坐牢一樣,就算是寫作教訓,這感受未免也太窒息了點,頭髮都撓掉。
只能安慰自己說透過實踐寫作這一必要行動,確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以及擅長寫哪些部分,下次爭取摸到500均的門檻。
就陷入了那種不知道該不該寫細節,不寫和前面的預設伏筆掛不上,寫了節奏亂成一團,人物都在出場主角沒有行動變化。
而作者每天又必須想更新,越寫越亂只好放棄支線,狂踩油門推主線。
好比個蹩腳的雜耍藝人,玩到一半發現自己實力有限,唱到一半發現調子起不上去,就只能趁著這一大摞螺旋盤子還沒崩碎一地的時候結束表演,降低調子快速唱完。免得強行硬水一大波,最後崩得更徹底。
雖然寫成這樣也和全崩沒啥區別了吧,沒臉說這句話。不過前後對應的伏筆以及命運設定,玩梗呼應,大致上是都掛上了,但它完全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快樂,也沒有揭示出來時候的那種驚喜感。